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满时节最重养心

2012年05月22日 11:42  参与互动(0)

  “大落大满,小落小满。”二十四节气大多可以顾名思义,不过小满(5月21日)有些特殊,坐在办公室里的现代人很难明白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回到农业社会,小满是个让人高兴的节气,因为此时夏熟作物灌浆,籽粒开始饱满了,它是收获的前奏。上面提到的落,是指落雨,即越是充沛的降雨,愈预示大丰收。小满时节的人需要注意什么?此时于养生而言,是否是重要的时机?

  养好身不苦夏

  之所以说小满时节养生保健非常重要,因为此时保养好身体,长夏可不愁。中医主张天人合一,以五行配四季,缺一,所以以长夏来弥补。于是夏季就被一分为二,前为夏,后为长夏,春夏秋冬加上长夏就合乎五数。就时间长度来说,夏涵盖立夏、小满、芒种这三个节气,而长夏跨越的则是夏至、小暑、大暑。

  夏之特点是炎热,长夏特点为湿热,很多人在度过长夏时很容易“疰夏”,也就是俗语说的“苦夏”,其实,这和小满时节没有做好养生保健有一定的关系。小满时节如果打好基础,长夏时的湿热也许就不那么难耐了。

  亲黄瓜远蒜薹

  同样出于天人合一的主旨,于五行来说,夏季属火,归于五脏,夏属心,所以小满时节最重养心。养心一重情志,二重饮食。于情志来说,夏季人比较焦躁,易心烦意乱,易失眠,所以此时最好做到情志调畅、心神和缓。饮食方面,适宜养心的食物非常丰富,有黄瓜、樱桃、西红柿、土豆、海带、鲫鱼、皮皮虾、草鱼和芹菜等,这些食物看似有荤有素,其实它们都有一个特点:性平,非常适合夏季的“清”与“补”。这里所说的清,是指清火,因小满时节天气干热,极易上火;而“补”则指补脾,因即将到来的长夏对应的内脏为脾。

  人们在小满时节的饮食多与两个谚语有关,其一是农谚有“小满见三鲜”之说,三鲜是指黄瓜、樱桃和蒜薹。不过干燥少雨的时候,黄瓜、樱桃多吃无妨,蒜薹最好少吃一些,免得因热生躁。

  另一个该节气的“时尚饮食”来自于小满“三候”,三候中的第一候为“苦菜秀”,就是说此时适宜吃些苦菜,小满宜吃苦皆因苦能胜辛,最宜清热。

  忌贪凉多饮水

  对于小满时节最为重要的养生之法,在于未病先防。未病先防不是一年中任何时候都该做的事,为什么小满更如此呢?这同样与此节气的气候特点有关。

  一般来说,小满过后气温进一步上升,雨水见多,而今年的小满前后天气较为干燥,气温变化也比较频繁,所以细菌、病毒较易传播,如不注意保健易生带状疱疹、手足口病、化脓性扁桃体炎、感冒等。此外,血压和血糖较易受波动,也容易因追求清爽而受凉引发面瘫、颈椎病、腰痛、关节痛等。因而,此时要注意多饮水,别贪凉,特别要注意勤洗手,尤其是体弱的老年人和孩子,更应注意这几点。

  链接

  小满时节吃三鲜

  每当小满时节,各种新鲜蔬菜、水果纷纷上市。蒜薹、樱桃、黄瓜被称为小满时节的“三鲜”,能健脾利湿、清心祛暑、养阴和胃。

  冰糖樱桃 养胃祛湿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谭桂军介绍,酸甜可口的樱桃可以益脾养胃,祛风胜湿。《名医别录》中记载,“吃樱桃,令人好颜色,美志”,樱桃富含铁元素和维生素C,适量食用有养颜润肤之效。另外,樱桃中维生素A含量较高,用眼较多者常吃。

  谭桂军说他喜欢喝冰糖樱桃饮,樱桃洗净榨汁,调以冰糖当饮料喝,能养胃,对食欲不振、腹泻也有一定的食疗作用。还可以用鲜樱桃泡酒,对关节疼痛、四肢乏力都有一定效果。注意樱桃性温,阴虚火旺者应少食。

  爆炒蒜薹 温通活血

  河南省中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吕沛宛说,蒜薹是小满时节应季蔬菜,有温中下气之效,适合这个季节给身体补充阳气。虽然天热了,但有些人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这是胃寒的表现,吃些蒜薹有温补的作用。另外,蒜薹中还含有辣素、大蒜素,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头天晚上把蒜薹洗净切段,用盐和生姜腌制去辛辣,第二天早上将其爆炒,炒熟一点,适合肠胃功能较弱的人食用。

  蒜薹能增加菜肴的香味,炒菜都能搭一些。但注意胃炎、胃溃疡或热性体质者不要多吃。

  吃黄瓜 清热解暑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指出,吃黄瓜可以解暑。黄瓜性寒凉,水分足,爽快又清热。很多人不吃黄瓜把,嫌弃它口感涩,其实黄瓜中含有较多的苦味素,尤其是尾部,能降火、开胃,吃的时候千万别扔掉。另外,黄瓜中含有丙醇二酸,能抑制脂肪的吸收,想瘦身的人可以适当多吃些。

  切丝或者拍黄瓜时很多水分和水溶性维生素会流失掉,而生吃黄瓜营养成分保存最好。注意黄瓜不宜多吃,每天不要超过半斤,脾胃虚寒的人应少吃。 (摘自美国《侨报》)

【编辑:范超】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