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马97岁华裔琴技高手:年龄只是一个数字(图)

2012年10月09日 16: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大马97岁华裔琴技高手:年龄只是一个数字(图)
    杨浪萍仔细指导即将在口琴比赛中演出的学生张秀玉(64岁),对音准的要求非常严格。
    杨浪萍与其88岁的二胡学生廖慧心(左)及64岁的口琴学生张秀玉,一同研究音律。

  中新网10月9日电 据马来西亚《光华日报》报道,马来西亚基督青年会(YMCA)高龄口琴班内,负责人喊道:“今天老师没来!”此时在银发学生堆中,有一名老人徐徐走出,开始了他“代班老师”的任务,指导大家练习口琴。他已近百岁高龄,是全班里年纪最大的学生,精通口琴之余,也是小提琴、中提琴及二胡高手,今年97岁。

  年龄只是一个数字

  这名老人家名叫杨浪萍,育有5名儿女、10名孙子及10名曾孙,老伴自10多年前去世以后,就独自一人住。他走在青年会的大堂里,路过的老学生们都会喊他一声“杨老师”。

  杨浪萍手持拐杖,拎着上课用的包包,一步一步地走上位于1楼的课室。大楼备有升降梯,但他坚决不用,宁可一步一步地走,他说:“能走就走咯,人就应该活动活动。”

  身体一直以来硬朗健康的杨浪萍,年龄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数字,现在的他依然可以自行驱车上课或外出,一星期的行程表排了满满的太极拳、口琴、外丹功、唱歌、华乐等等活动。

  老人家的耳朵大多不好,但是他的却是非常的灵,学生吹错一个音符、一个音节、漏了一个节拍,都逃不过他的耳朵,而要求非常严格的他必定会指点至学生学懂为止。

  当年只有10来岁

  杨浪萍于怡保出生,英校毕业,20多岁南下吉隆坡担任英语老师。“以前我在怡保的时候,曾经为粤剧大师梁醒波主演的剧拉过小提琴,当年他只有10来岁,之后就去了香港。”

  他很年轻就接触小提琴,向一名来自德国的老师学习,随后更考获9级小提琴。“我也曾经在雪兰莪音乐学院拉过小提琴,也是雪兰莪管选乐队的中提琴手。”

  不久后,二战爆发,杨浪萍没当老师,开始在政府部门做英文翻译的工作,一直到70年代左右退休。

  战后,他创办了雪隆精武合唱团,初期只有10多人参与,巅峰期曾达到60多位。“战前的时候,看过武汉合唱团的演出,让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战后,我就开办了这个合唱团,当时还是第一个合唱团。”

  英国女考官邀共舞

  “二胡和口琴是近这几年才开始玩的,我以前还会去跳舞和唱歌。”

  据杨浪萍的学生廖慧心(88岁)透露,因为熟悉音律,杨老师年轻时候跳社交舞跳得非常好,连英国女考官也赞叹,甚至请求和他共舞。不过,近这一、两年杨浪萍的脚力不胜从前,也就没有再跳了。

  自小学习乐理和乐谱,杨浪萍的音乐触觉与细胞胜过许多名师,他强调演奏乐器不能只有技巧,应该在音律中注入更多的起承转合与感情,灵活整个曲子的演奏。

  “只有演奏的技巧而没有感情,曲子是没有灵魂的。”钟爱音乐的他,每晚临睡前都会拉二胡助眠。

  儿孙满堂独居非问题

  97岁依然能保持好精神与健康,杨浪萍说“平常就要多活动活动,坐在家里很没有意思的,平常要保持心情开朗。”

  儿孙满堂,但杨浪萍认为只要自己能照顾自己,独居并不是问题,儿女平日也会前来探望。“我最大的孩子今年70多岁、大长孙今年将近40岁、最小的曾孙刚刚在美国出生,2个月大,我们彼此之间很少见面,因为年轻人都有工作在身。”

  平日的家务,他就交给做了有将近30年的印度帮佣,吃的方面则选择“搭伙食”或外出用餐,有的时候还会跟一班退休教师外出到城中火红的餐馆吃饭。

  虽然过着退休生活,但杨浪萍还是会追踪新闻时事,眼力不好就用放大镜来阅读,不断充实自己。(陆彩芬 吴国强、冯伟权)

【编辑:王海波】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