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西兰华人为“移民二代”建寻根兴趣班

2014年04月17日 08:59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随着常年生活在新西兰的华人已有30万,近年各种中文、国画等辅导班在新西兰越办越多。这些兴趣班的共同点是学生大多是华人第二代移民。记者身边的华人朋友聚会时总会谈论哪里的中文班水平比较高,哪个国画老师名气大,或者是否能找到教授中国书法、武术的老师。让子女在异国了解中国文化,认同华人属性,记住他们的“根”是每个华人父母深思的问题。

  粗略统计,九成的新西兰华人“移二代”每周上一到两节中文课。而在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的各大活动中,记者总能看到一群4岁至11岁的华人小姑娘活跃在舞台上。她们一丝不苟地表演中国古典舞或《雨竹林》、《草原小骏马》、《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民族舞,引来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据新西兰国际艺术学校董事赵琼老师介绍,中国教育体系中注重教学质量、对学生要求严格细致的特点,很受华人家长的青睐。

  在赵老师的艺术学校,记者看到上课时间还没到,就有20多名六七岁的小朋友来到舞蹈教室,有的忙着换学校统一配发的粉色舞蹈练功服,有的紧抓着妈妈手中的巧克力再吃两口,还有的已迫不及待地趴在地上压腿。有趣的是,这些孩子在和父母、爷爷奶奶交流时讲中文,一到小朋友之间谈笑,就全变成了英文。由于从小就在当地幼儿园和小学学习,英文逐渐成为他们的“母语”,中文成了只和家里人沟通的“悄悄话”。

  上课时间到了,伴随着音乐,小朋友们在赵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基本功训练。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取得中国古典舞硕士学位的赵老师教学经验丰富,短短几年,她正规、系统的教学方式就得到了孩子家长的认可。一名家长说:“我们从小接受的都是这种教育,中国的基础教育是很扎实牢固的,和西方教育过于注重兴趣和娱乐不同,赵老师的教学让我们感到熟悉和亲切。”舞蹈班学生的家长基本都是“移一代”,他们在中国大陆出生、受教育并且工作,近十几年才移民到新西兰。过去,他们想找到学习中国文化的机会并不容易,现在则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学习中国舞蹈来了解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蜗牛出洞串门子,背着一间小房子,雷声隆隆下大雨,蜗牛拍拍小肚子。”教室里传来中国儿歌的声音,也让孩子们在学习舞蹈的同时学会中文的歌谣。赵老师说,用中国传统音乐加上儿歌,是她这一两年开始进行的尝试,效果非常好。教会小朋友舞蹈动作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海外生活,让她深感“认同中国”的教育对海外华人子女的重要性。

  忙着去辅导孩子们的赵老师告诉记者,尽管在新西兰教授中国舞蹈需要克服许多困难,比如场地租金高、服装道具难找、华人小朋友习惯用英语与老师交流等,但每当看到他们跳舞时快乐的模样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渴求的眼神,她都会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王淼)

【编辑:南若然】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