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华侨历史博物馆展示中国人走向世界的历史(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11月08日 08:5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图为爱国侨领陈嘉庚的资料图片。

  在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兴办开发区的浪潮中,中国侨联曾经一度计划将华侨历史博物馆纳入北京小汤山华侨城的开发项目中。1994年,国家发改委以定额补助投资的形式批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立项建设。然而,由于之后开发区热逐渐降温,博物馆的筹建工作随着华侨城开发项目的搁置而再次陷入停顿。

  2001年,在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并开始大规模市政基础设施改造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建议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建设项目移至目前所在的北新桥地区,并于2005年7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再次立项建设。

  “建设华侨历史博物馆的议题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审议,并作为一个国家投资建设项目经历两次立项,这是很少见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黄纪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其中折射的正是国家以及一代又一代侨务工作者对于海外华侨华人的重视与关切。

  2014年10月21日,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在北京正式落成,这一天正是陈嘉庚诞辰140周年。

  “看到国家没有忘记陈嘉庚先生的遗愿,最终建成这座华侨历史博物馆,我们非常高兴,这也是对我们华侨的一种关照与尊重。”华人画家司徒乃钟说。

  逾半世纪,几经波折,创办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的努力从未放弃。落成当天,许多华侨华人专程从各地甚至是海外赶回北京,共同见证这座属于他们的博物馆终于如愿建成。

  侨味风情

  融入一砖一瓦间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坐落于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小街。一排古色古香的中式廊房环绕着一栋灰白色的现代建筑,古典与现代在这里完美相融。

  据介绍,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2765平方米。根据北京市文物局提出的符合旧城保护原则的要求,博物馆临街的东侧与南侧复建中式平房,与周边旧城保护区的历史风貌融为一体。颇具现代风格的主体建筑则位于西北方向,包括地下2层和地上3层。

  作为一座华侨历史博物馆,如何在建筑风格上体现华侨的特色与文化?“这一度成为困扰我们的难题,因为华侨并没有专门的建筑语言和建筑符号。”黄纪凯说。

  不过,设计团队很快想出了解决方案。他们广罗资料,搜集国内侨乡以及海外侨居国特有的动物、植物、民俗活动以及文化图腾,并请专业的美术人员以这些素材为基础,创作独特的图案纹饰,绘于复建平房的梁柱柱头与顶棚之上。

  北美洲的金斑蝶、南美洲的大嘴鸟、非洲的面包树、潮州的鲤鱼舞、佛山的舞狮、开平的花灯……这些来自各地侨居国、侨乡的自然风物与民俗风情幻化成与众不同的装饰图案,点缀着古朴的中式廊房,为华侨历史博物馆增添了一抹浓郁的侨味。

  “从2012年底,我们一共收集了近300种素材,已创作出近50幅图案,目前图案的创意设计工作仍在继续。”黄纪凯介绍,这些图案还在版权局进行了登记,版权专属于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除了建筑细节处的精妙构思外,博物馆的主体展区更是通过大规模的场景复制,全面还原华人移民海外的历史足迹以及生活风貌,使游走其中的观众仿佛就置身于海外华人之间。

  琼轮盛商号、泗隆绸缎杂货铺、广元记洗衣店、新中华咖啡馆、亚洲俱乐部……在以“华侨华人在海外·生活篇”为主题的第二展厅,一条蜿蜒的“唐人街”贯穿整个展厅。从华人初到海外时为谋生计的“三把刀”,到他们逐渐融入当地后形成的婚假习俗与文娱生活,再到华人规模逐渐壮大后出现的侨团、侨社和侨校,还有如今华人在海外兴办的各行各业的新发展……一条“唐人街”,穿越历史,如同一幅海外华人社会的“清明上河图”,为观众详实而逼真地呈现着华人海外生活的方方面面。

【编辑:马君豪】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