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美互发10年签证惠及多群体 签证资格和费用不变

2014年11月15日 09:27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供职于IBM的云计算工程师杨博刚刚拿到10年有效期的赴美签证。以后,平均一年要去两次美国的他,再也不用年年跑使馆、交材料了,省去不少麻烦。从本月11日开始,中美执行为对方公民颁发10年多次入境签证的互惠安排。14日,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黄屏向媒体详细解读该政策,并表示这是一个范例,有助于推动更多国家与中国做出类似安排。

  惠及商务、旅游和留学人员

  中美签证互惠安排从11日开始执行。几天来,已经有不少中美公民拿到了长期多次签证。

  根据中美双方的共识,双方为前往对方国家从事商务、旅游活动的另一方公民颁发有效期最长为10年的多次入境签证,为从事留学活动的另一方公民颁发有效期5年的多次入境签证。

  此次签证的对象主要针对商务、旅游和留学人员。2013年,中美人员往来超过400万人次。据初步统计,商务、旅游人员在其中所占比例高达70%至80%。

  黄屏解释,本次互惠安排适用中国公民申请美国“B-1(商务)”、“B-2(旅游)”或者“B-1/B-2(商务/旅游)”种类签证,美国公民申请中国旅游、商贸或探亲种类签证,可获发有效期最长为10年的多次入境签证。中国公民申请“F(学术或语言学生)”、“M(职专学生)”或“J(交流学者)”种类签证,美国公民申请中国长期学习(6个月以上)种类签证,可获发有效期最长为5年的多次入境签证。

  黄屏表示,这一安排将极大便利两国人员往来,两国数百万公民在办妥一次签证之后的5年或10年内,无需再为签证费时费钱费力,实现想走就走的美国之旅、中国之旅。若干年后,受益人群将达到上千万,甚至数千万,“中方会与美国继续磋商,希望双方的互惠安排能够惠及更多人群。”

  中美签证资格和费用不变

  包括杨博在内的几名获得10年赴美签证的中国申请者都对记者表示,没有感觉申请的材料增多或等待时间延长。

  据悉,中美签证有效期延长后,签证申请资格标准、签证费用、停留时间都将保持不变。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人持10年有效签证仍然只能最多一次在美国呆6个月。另外,持有美国长期多次签证,还有很多“额外的”便利,比如可以享受墨西哥等国的免签入境待遇、韩国等国的免签过境待遇。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安排不会自动延长现有签证的有效期,目前持有一年往返签证的人员需要重新申请,才能得到10年签证。

  近年来,外交部领事司将提高中国护照“含金量”作为重要工作。黄屏回顾今年的工作,表示与有关发达国家在颁发长期多次签证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是今年最大的亮点,中美签证互惠安排有助于推动更多国家与中国做出类似安排。

  除了中美签证互惠安排之外,加拿大已经开始为中方旅游、探亲、商务人员颁发10年有效多次签证;英国最长也可对中国人颁发10年有效多次签证。法国、意大利等国家正在采取针对中国公民的签证便利措施。

  - 数说签证

  中国将与斐济等国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

  昨日,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黄屏披露了一组最新的中国护照享受免签待遇的数据。

  ●37个国家和地区单方面给予持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落地签证待遇。

  ●8个国家和地区单方面允许持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免签入境。

  ●4个国家与我国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为圣马力诺、塞舌尔、毛里求斯、巴哈马。

  ●91个国家与我国互免持外交护照人员签证。

  ●87个国家与我国互免持公务护照人员签证。

  ●34个国家与我国互免持公务普通护照人员签证。

  ●今年,我国与19个国家签署各类互免签证协定,其中12个已生效,数量达到过去4年之和。目前我国还与12个国家就各类免签协定文本达成一致并将择机签署,其中包括与斐济、厄瓜多尔、格林纳达的持普通护照人员免签协定。此外,39个国家与我国签订了53份主要适用于持普通护照人员的简化签证手续协定和安排。

  ●努力扩大中国APEC商务旅行卡持卡量,为中国商务人员前往亚太周边国家提供便利。持有APEC商务旅行卡,相当于拥有APEC地区16个经济体3年有效多次签证。截至2014年10月,中国公民有效持卡量超过33000张,居区域内各经济体第一位。2014年,在中方倡议下,APEC各经济体已原则同意将商务旅行卡有效期从3年延长至5年。(储信艳)

【编辑:杨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