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春节更具“国际范儿” 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图)

2015年02月18日 17: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春节更具“国际范儿”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图)
在美国,春节元素随处可见。(美国侨报网)

  中新网2月18日电 据美国侨报网综合报道,随着海外华侨华人在外的影响力愈来愈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春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逐渐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春节的“乡音符号”

  春节,是中国和整个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是无数中国人情感的聚合,也寄托了无数海外华侨华人对故土的眷恋。

  随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文化走出了国门,并逐渐获得认同与参与。

  官方消息,由中国国务院侨办与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组织的9个“文化中国·四海同春”2015年春节慰侨访演艺术团已于2月6日启程,在春节期间分赴欧洲、亚洲、大洋洲、北美和南美13个国家及港、澳地区29个城市进行慰侨访演,为海外华侨华人送去新春祝福。

  此次“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慰侨访演预计演出36场,内容包括歌舞、声乐、器乐、戏剧、武术、杂技、魔术、龙狮等多种艺术形式。与往年相比,此次活动将呈现三个亮点:一是吸收国内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力量,邀请张碧晨、周深、李维等《中国好声音》选手参加演出;二是“借船出海”,在英国伦敦、澳大利亚悉尼等地配合海外侨胞举办庙会、巡游、广场演出等重大节庆文化活动;三是加大演出“本地化”程度,尝试吸收海外华人文化力量同台献艺。

  随着中美两国交流的加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庆祝农历新年。近日,位于芝加哥市中心密歇根大道上的一家中餐馆就吸引众多主流人士,用品尝中国美食的方式,庆祝农历新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除了往年传统的一些仪式外,今年还增加了不少新鲜元素。

  舞狮、木偶、皮影戏、书法、剪纸……这些在中国人看来再熟悉不过的“过年必备”元素14日集体亮相华盛顿美国艺术博物馆,与当地民众来了一次亲密接触,众多美国小朋友逗狮子、做灯笼,扎堆体验了一把“中国红”。

  另外,春节期间美国纽约将首次举行大规模焰火表演。据主办方介绍,这也将是美国第一次在春节期间组织焰火晚会。

  在海外生活的华人不论飞得多远多高,乡愁始终围绕这其中。一直以来,对于身在异国他乡的海外华侨华人来讲,过年回家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媒体统计,在纽约,亚裔人数超过百万,占纽约市总人口近14%的比例,其中华裔为多数。在广大华裔民众多年的努力下,2014年纽约州州长葛谟签署法案,将农历春节定为法定学校假日,春节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法定的华人节假日。

  春节的“国际范儿”

  农历春节期间,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庆祝纪念活动总能在当地引起巨大关注,不仅让华侨在他乡也能有家的感觉,也吸引着众多身处异国文化氛围中的当地民众热情参与,感受中国年味和过年习俗。

  走出国门的春节也愈加具有“国际范儿”。据统计,目前已有包括印尼、新加坡、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在内的十余个国家将中国农历春节定为本国的法定假日。前不久,纽约州长库莫签署了此前参议会正式通过的将农历春节定为学校法定假日提案,从此法案正式生效。

  除了热情高涨的世界各地民众,各国政要也是积极参与。每逢春节来临,各国领导人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人民和当地华侨华人祝贺新春。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文章称,现如今春节已不再仅是华人的节日。传承着历史文化传统的春节,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和对外文化输出的重要品牌。

  观察:老外眼中的春节

  西方人对春节的参与,通常以日常文化交流为基础,一些西方人甚至已经成为社区庆祝春节的引领者。

  年过60的澳大利亚人毛智圣,为了庆祝中国春节,特地自掏腰包,在墨尔本、悉尼举办一整天的东方文化体验活动,用气功、瑜伽、打坐、唱诵等活动让人们切身体会到东方文化带来的平静、喜悦。

  毛智圣原是澳大利亚卫生部全国副总监,现在专门从事应用东方文化解决西方人心理、社会关系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常被邀请到日本、美国、欧洲授课。他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在人生最低谷时,有幸遇到了东方文化,获得智慧、平静和喜悦,现在我努力把这么珍贵的文化带给更多西方人。农历新年就是很好的时机,让更多西方人了解古老的东方文明。”

  一名住在法国巴黎13区的女士说,“我是一名佛教徒,对东方文化非常亲近。我从上世纪70年代就一直住在华人区,经常跟亚洲人在一起,也跟亚洲人一起庆祝农历新年。对我来说,每个农历新年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编辑:陆春艳】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