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荷兰华裔寻根记:祖先踏过的路让我找到归属感

2015年04月05日 13:2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行走中国:一位华裔荷兰人的中国寻根记

  对于华裔荷兰人李伟汉来说,福建漳州北门村里的一条乡间小道是“神圣的”。

  一个多世纪以前,李伟汉的祖先正是沿着这条路离开福建去了印尼,如今,他的后代却辗转找了回来。“走在祖先踏过的路上,我找到归属感。”李伟汉说。

  36岁的李伟汉虽是土生土长的荷兰人,却拥有一副中国人的面孔。至今他的家族还保留着生日吃长寿面、清明节祭奠逝者的中国习俗。

  这使他从小就对“自己爷爷的爷爷是谁”产生了兴趣。2003年大学毕业后,李伟汉借助来中国工作的机会,一边学习中文,一边寻找祖先留下的印记。

  他通过一个远房亲戚得知母亲一脉的祖先来自福建漳州的北门村。2008年,他与母亲去探访了那个有着300多人的村子。

  村民带着他们参观了祠堂和祖先的老房子。通过与村民聊天,他拼凑起自己家族的历史:他的祖先在1850年左右离开福建到印尼谋生,此后三代在东爪哇地区从事甘蔗种植和蔗糖制造。1949年,他的祖父带领全家迁居荷兰。

  然而,令李伟汉遗憾的是,父亲一脉的根却始终没有寻到。

  他以位于印尼的曾祖父墓碑上刻的地名“珠山”为线索来到了福建金门。但当他找到珠山时发现村里人大都姓“谢”。他找遍了周边好几个村子,虽有姓“李”的,但在族谱上却始终找不到祖先的名字。

  “很有可能祖先去了印尼后改了姓名。”李伟汉说,虽然线索断了,但并不气馁,“很多事情都这样,某段时间你觉得毫无线索,但兴许哪天会突然有新发现,而在这期间需要耐心和毅力。”

  李伟汉寻根的努力得到亲友的支持,他没想到很多华人都和他一样,希望找到自己的故乡。在全世界近5000万海外华人中,其祖先曾在不同时期离开中国,而他们对于故土的记忆往往赛不过与时间的拉力。

  在美国和欧洲有诸如“家谱网”、“寻找我的过去”等帮助西方人寻根的公司,但它们很少涉足华人业务。李伟汉决定填补这块空白。2012年,他辞去工作,创办了一家专为华人提供寻根服务的公司。

  “这能将历史大背景和个人经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旅行。”他说,“寻根能将抽象的历史变活,你会了解历史上某一事件的发生对你祖先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公司从创立至今,李伟汉已经帮助30多个客户寻根,过程“短则几个星期,长达6个月”。

  据李伟汉的助手海淼介绍,他们根据客户提供的线索去博物馆、档案馆翻阅资料,锁定目标后便带上录像、录音设备,走访村落,拍摄祖坟、祖屋,到祠堂寻族谱,或者寻找重要的联系人。

  但令他们对这个工作着迷的原因,更多来自“帮助别人找到故乡后的成就感”。海淼回忆道,一个来自美国的客户给他们提供了一张老照片,上面是他的爷爷一家离开中国时在老房子前的合影。他们根据线索找到了这间位于广东开平的老房子。

  “这个美国人专程赶来,在老房子前举着那张老照片,眼里噙满泪。那一刻,我感觉心都被融化了。”海淼说。

  不是所有的客户都能这么幸运。李伟汉介绍说,家谱大多保留在宗祠祖庙里,时间跨度长达几个世纪,许多家谱甚至在战争中遗失了,同时,很多古村已经无迹可寻。

  一个来自新加坡的客户,他的父亲在1940年离开福州去了英国。“我们费了很多周折来到他父亲的村庄,却发现那个村庄已经变成开发区,周围都是公路和厂房,而村民也不知道迁居何处。”李伟汉说。

  李伟汉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在和时间赛跑。大部分的历史都是从村里的老人那里听来的,而年轻人已经离开村子、融入城市,这更增加了寻根的难度。

  他的公司最近招募了一群对侨乡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来帮助开展寻根工作。“他们大多是广东、福建、海南等侨乡的当地人。通过和老一辈人的交流,这些年轻人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根,并把历史传承下去。”李伟汉说。 (记者杨春雪 崔元磊)

【编辑:吉翔】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