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访百年沧桑的古巴中华总会馆 发展面临困境(图)

2015年04月09日 06: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探访百年沧桑的古巴中华总会馆发展面临困境(图)
    图为:古巴中华总会馆里挂着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大画像。 莫成雄 摄
    图为:古巴中华总会馆大厅里挂着的“中华总会馆”黑色大牌扁。 莫成雄 摄
图为:古巴中华总会馆会议室。 莫成雄 摄

  中新网哈瓦那4月8日电 题:探访百年沧桑的古巴中华总会馆

  中新网记者 莫成雄

  在古巴哈瓦那,记者探访了位于哈瓦那老城区的历经百年沧桑的古巴中华总会馆。

  该会馆办公室设在一幢斑驳陈旧的楼房里,周边都是低矮的老房子,街道狭窄,破旧的老爷车和人力三轮车充斥其间,行走十分不便。

  出简陋电梯,一进门就看到一块黑色的“中华总会馆”牌扁挂在墙上。牌扁下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大画像。会馆内较宽敞,有会议室、会客厅、会计室、办公室、医疗室和图书室等。会议室两边立着中古两国国旗。图书室内摆放着一些中文书籍。有小说,也有杂志和画报。书柜里整齐排放着《红日》《铁道游击队》《红岩》《林海雪原》等中国红色经典小说和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人民画报》,还有一些连环画、小人书。一部旧式铅字打字机放在书房的桌子上。

  现年73岁的古巴中华总会馆西文书记周卓明在这里工作了49年。他对古巴中华总会馆的历史了如指掌,谈起来如数家珍,仿佛历历在目。他告诉记者,古巴中华总会馆成立于1893年5月9日,至今已有122年历史了,这是旅古华侨华人的最大社团组织,也是美洲国家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侨团之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旅居古巴的爱国侨胞就在中华总会馆的领导之下,积极捐钱捐物和购买爱国公债,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抗战胜利的消息传到古巴后,中华总会馆同其他侨团一道,举行盛大庆祝活动,舞狮舞龙,广大侨胞敲锣打鼓,手持彩旗,参加游行,整个华区一片欢腾。

  1959年古巴革命取得胜利,1960年古巴与新中国建交,旅古华侨华人社团的事业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华总会馆先后承办了侨胞向国内亲属的侨汇工作,开设了“中华药店”,扩建了赡养老侨的“中华颐侨院”,整修了华侨公墓“中华总义山”,等等,促进了古巴华侨华人福利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经济上严重依赖苏联的古巴失去了其主要产品糖的出口市场和绝大部分必需品的进口来源,加上美国又加强了对古巴的封锁,古巴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国家进入了直至现在尚未摆脱的“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尤其是最初阶段,古巴生产几乎瘫痪,物资奇缺,尤其是食品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十分困难。中华总会馆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开展工作,为帮助华侨华人解决生活困难,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周卓明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目前,在古巴的华侨华人越来越少,而且识汉字华侨华人更少,大部分华裔都不会讲中文。1959年古巴革命前,哈瓦那大约有5万名华侨华人。革命后比较有钱的华侨华人都离开了古巴,纷纷到美国和周边其他加勒比国家谋生。目前,在古巴的华裔约有几千人,华侨华人不到150人,这些华侨华人大多已年逾古稀,白发苍苍,有的需要古巴政府救济,有的住进了政府养老院。眼下,哈瓦那的中国新移民只有区区数十人,大多在当地做些旅游和导游生意。

  周卓明坦言,目前,古巴华侨华人面临着很多困准。一是会馆侨领大都年事已高,文化水准低,西班牙文差,与当地政府及华裔青年很难交往。二是由于人员青黄不接,设备陈旧,读者稀少,会馆创办的拥有80多年历史的唯一中文报纸《光华报》三年前不得不停刊,缺少了维系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文化交流纽带。三是华侨华人经济不景气,会馆经营的“医疗室”缺少药品,难以为继。四是华文教育问题。现在只有哈瓦那大学的孔子学院开设汉语教育班,会馆开办的汉语学习班因缺乏师资也停办了。他对此表示忧虑,担心祖(籍)国的文化会在古巴断了血脉。(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