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闯荡欧洲“江湖” 华商升级不局限于修炼“中餐”

2015年08月20日 09: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闯荡欧洲“江湖”华商升级不局限于修炼“中餐”
法国华商在巴黎开办的超市生意红火(人民日报海外版/资料图片)

  中新网8月20日电 据欧洲时报网报道,中餐,是华人在欧洲许多国家安身立命的支柱性产业,比如在英国,就有超过1.8万家的中餐馆和外卖店。然而“不卫生、没营养、高热量”却成为外国人对中餐抹不去的刻板印象。如今俨然已是中餐亟需转型自救的“生死劫”时代,华人餐饮从业者为此而焦虑。

  然而,餐饮业并不是只有中餐。华人餐饮业的突围或许可以将视野放得更广,去追求更广泛的餐饮市场。

  自我改良,混搭其他做成“大杂烩”

  通过变革,借力其他国家餐饮业的“招式”不失为一种破解难题之道。除了“中餐西做”外,中餐和亚洲其他国家的饮食“混在”同一个菜单也并不少见。事实上,在中国人大规模出境游之前,在欧美人眼里,中餐与泰餐、日餐差别并不很大。FT中文网撰稿人张璐诗说,划分中、泰、日餐的惟一标准是酱料:中餐代表是甜酸、豆豉、蚝油口味。因此,中餐“混搭”亚洲餐食顺理成章。

  孙和平是法国亚洲餐饮联合总会会长,也是从业几十年的亚洲餐老板。他的餐厅既涉及日本寿司店、也有泰餐厅,还有中餐点心店。“我发现只要质量有保证、有特色,法国客人并没有特别喜欢吃哪种餐的偏好。”相比之下,他认为法国人越来越懂吃,他们越来越重视的是菜品的创新、装修环境以及服务态度。

  2014年的法国版《米其林指南》证实了孙和平的说法,那里面收录了11家中餐馆,而其中有多家都是同时以中餐和泰餐著称。

  啥火干啥,做其他亚洲餐也不错

  做生意的灵活性是华人的特性,华商跟着所在国消费者的口味走并不少见。事实上,每一国家的饮食似乎都能在欧洲找到兴起、全盛与衰落的时期,华人或可借力时代的趋势赚得盆钵均满。

  在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间,日本寿司在法国风靡一时。健康、营养且充满异国风情的吃法一时间让巴黎的小资着迷。当时,有投资者断言,“寿司最终会变成像披萨一样的大众食品”。确实如此,几年之后,日本寿司食品在法国市场一年的销售额可达到1.487亿美元。

  于是资本开始涌入,最先进入者就是华商。网络媒体Quoi.info 在2011年对法国日餐做过专门报道。据当时日本使馆的数据,巴黎有近700家日餐馆,其中只有10%是日本人开的。而据法国日餐指南作者的说法,在所有日餐馆中只有100多家比较正宗,50、60家是日本人开的,40家是华人开的。

  有位2004年开始经营日餐馆的华商认为,当时法国人对日本饮食文化的新鲜感让寿司在法国大受欢迎。他回忆说,当时的日本寿司店“只要开门营业就能赚钱”。

  华人的日餐还进行了改良,比如因地制宜”地发明了带奶酪的串烧,以及提供的味增汤放的裙带菜就很少,代之以香菇。

  孙和平说在华人近年来开餐厅的有明显的趋势,“最开始,大家都喜欢开外卖店;后来日餐的生意好,大家又去开日餐厅。”但大概从两三年前开始,日餐厅的生意开始走下坡。

  今年7月,在法国拥有14家分店的Matsuri寿司因无法按期偿还债务,被法国商业法庭司法要求进入拯救程序(procédure de sauvegarde)。在图卢兹老佛爷百货楼顶的Sushi Shop也已经关门歇业。

  李先生是较早把握行业风向的少数经营者之一。他在两年前选择离开日餐行业,开办泰式餐饮。他不仅将转型的注意力集中在新菜式上,还更加注重室内氛围的营造,体现“高端餐厅”的特质,通过营造异域新鲜感来吸引巴黎人的胃口。

  孙和平的看法与李先生相似,前者也认为最近一段时期,泰餐开始流行起来。可以预料的是,华人餐饮从业者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快速转变。

  转道西餐,赚主流食客的钱不也挺好?

  在美国费城,比起人们通常认为的中餐馆,当地的华裔移民通常会选择开一家面包店。

  从某些方面来说,面包要比餐馆更好运营。但同样重要的是,相比于中餐或者亚洲餐明显的少数族裔特征,面包具有更广阔的消费人群。

  面包、酒吧、西餐等,只有拥有了这些欧美人常去的餐饮消费地,华商餐饮从业者才能说真正的融入了主流。

  欧洲华人正在往这些方向前进,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地,华人酒吧、面包店等早已开到了当地人中间。而现在,由于经济危机的原因,华人从业者还可以抄底这些资产。

  华人从业者也逐渐瞄准了最为精致、高端的西餐,以此“撬开”中高收入者的荷包。

  巴黎13区有一家叫“金鑫楼”中餐外卖店,它已经开了20年,客人都是附近的“回头客”。白天,这里有川流不息的“打包客”,晚上则“变身”雅致的小西餐厅,来的客人都需要预定。

  这家外卖店老板王建东的儿子 Gilly,18岁在la rochelle学习西餐时,就已经获得了法国南方青年厨师大赛金奖,崭露头角。随后在滨海夏朗德省的雷岛(Ile de Ré)上的几家著名餐厅实习。几年前,Gilly决定回自己餐厅帮助父母。于是就出现了上述“奇妙”的场景。这个外卖店没有打出西餐招牌,因为Gilly每天就接待这么多客人,他说多了就会影响菜品质量。

  Gilly家是走精致西餐的“偏门路线”,其他的华商已经将走高端西餐作为自己产业的经营路线。

【编辑:南若然】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