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韩日如何看中国游客潮 统计显示“中国游客的力量”(2)

2015年09月01日 09:56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 

  普通人:希望能“遵守习俗”

  “我很喜欢中国朋友。”记者在首尔碰到的郑姓出租车司机是一名中文学习者,他说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出现前,中国游客的人数一直在增长,其中会韩语的人很多,尤其是坐他车的年轻人很客气。一场MERS疫情让他对中国游客产生强烈的感受。“没有中国朋友,这座城市变得缺乏生机,简直没法活。”

  首尔南大门警察署的一名巡警对记者说,从外国游客群体来看,中国游客整体比较“省心”。随着中国游客的不断增加,警署将增加会中文、懂中国的警备力量。

  也有人对中国游客的印象存在“折扣”。在位于首尔的北岳山,记者目睹这样一个场景:一名游客爬上观景台的长椅,站在上面眺望远方,坐在一旁的一名韩国人立即对其喝止,并大声抱怨说“肯定又是中国人”。记者上前与其理论,他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他坦言,这样的情况遇到过好几次。

  铃木杏子是东京一家证券公司的白领,她对中国游客的印象是“有钱”“爆买”“有点粗鲁”。杏子告诉记者,中国游客已经多到影响她的生活。“以前午休时间我喜欢和同事去附近的星巴克喝咖啡、聊天,但现在那里挤满了中国人。他们坐在那里整理‘战利品’、歇脚。就算想买一杯咖啡带走,我也要排很长的队,而公司规定的午休时间只有一个小时。便利店也一样,所以我现在自己带便当,饭后自己冲咖啡。”

  “我对中国游客没有恶意,也说不上讨厌,毕竟他们的到来推动了日本经济”,杏子说,“但我还是希望能稍微限制一下游客人数,或者别再增加了。如果人越来越多,日本人受到较大影响,对双方都不好。”

  “天天接触中国游客,我发现他们最大的一个习惯是吐痰,而且随地就来一口(痰)。”大阪郊外一家酒店的服务人员告诉记者,“中国游客在日本什么都买,有的人就像是在批发货物,大到电器,小到眼药水,导致有些货品经常断货,所以日本现在几乎所有药妆店都会限制购买的数量。而且,八成以上的东西都是‘Made in China’,这些东西在中国没有卖吗?”

  居住在东京的家庭主妇铃木彩花对记者说,在银座大街总能看到中国人在购买奢侈品,感到他们真有钱。“我生活的板桥区因为不是商业区,所以很少看到中国游客,也没感觉到什么不便。中国人到日本旅游当然是好事,我因为没有接触,谈不上是否喜欢,但通过媒体报道知道一些问题,所以希望他们能遵守日本社会的习俗。”

  统计显示“中国游客的力量”

  据韩国观光公社统计,2014年访问韩国的中国游客同比增长41.6%,为612.7万人次,占访韩外国游客总数的43.1%。由此引发的生产诱发效应为186164亿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85韩元),占总额的56.3%,并带来91088亿韩元的附加价值,占总额的56.6%。2014年外国人信用卡消费规模10.9万亿韩元,逾一半是中国游客消费。

  根据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日前公布的数据,2015年前5个月,访韩中国游客达268万人次,同比增长11%。但是,受MERS影响,6月和7月两个月,中国游客同比减少55%。截至7月底,访韩中国游客为325万人次,同比减少约3%。

  2014年,中国访日人次达270万,同比增长47%。2014年外国游客在日本的消费总额达到2万亿日元(1元人民币约合19日元),创下新高,其中中国游客消费额约5600亿日元,所占比重超过四成。美国彭博社称,据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统计,去年中国赴日游客中超过4成来自大上海地区。

  日本观光厅最新统计数据表明,6月赴日中国游客达46万人次,今年1月到6月共有218万人次。人均消费按照3个月为单位统计,5月到7月之间,中国人在日本平均消费达到28.5万日元。

  专家视角

  韩国世界经济研究所一名研究员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游客的“大嗓门”“不文明”并不是什么值得声讨的事情。一方面这是一个国家向外走出去必经的阶段,另一方面,韩国人的理解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误解。20世纪末21世纪初,当韩国游客开始走出国门时,也曾在飞机上大声喧哗,有过不少不文明举动,如今如果反过来嘲讽、反感别的国家的游客,这种想法只会让人感到羞愧。

  韩国放送通信大学一名教授认为,从全世界来看,有名的观光景点既能吸引大量外国游客,又能让当地没有民怨,这种“两全其美”的事情很难实现,首尔也是如此。此前,韩国人对中国游客有一些不理解,根本上是出于文化差异。MERS导致的游客暂时减少,对韩国来说是一个反思的绝好机会。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才是未来更好的出路。

  日本中国语导游协会名誉会长刘刚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由于涉及执政党政绩及提振经济,日本政府方面对中国游客当然是求之不得,民间特别是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也拍手欢迎。但中国游客素质参差不齐,表现各异。刘刚说,日本人比较含蓄,通常不会让对方难堪,所以使得有的旅游者更加妄为,这是国内团队游客需要了解的。而自由行的游客一般都比较注意入乡随俗,因此受到欢迎和好评。他认为,随着时间推移,赴日中国游客的形象会日趋向好。

  刘刚同时表示,中国游客人数大规模增长,对于日本旅游业者和城市设施及居民的心理承受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体验。由于部分游客的不得体行为,加上语言隔阂,使得这种压力得以放大。他认为,中国游客如想改善形象、得到更好的服务,需要加强自省,通过在旅游目的是什么等方面加强认识,以减少暴发户式的行为举止。(本报驻韩国、日本特派特约记者 陈尚文 孙秀萍 本报记者 邢晓婧 刘彩玉 王欢)

【编辑:陆春艳】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