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缅甸支教随记:腊戌山花烂漫 华教迎来春天

2013年12月04日 09: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2月4日电 据中国华文教育网消息,近日,缅甸曼德勒云华师范学院教师宝翠兰随校方招生团来到缅甸腊戌边远山区进行招生宣传,并分享了她的旅途见闻,全文如下:

  近日,中国云南海外文化交流中心唐建军主任及云南同乡会尚兴玺会长带领云华师范学院教师一行到腊戌边远山区了解华校的办学情况,并进行招生宣传。来到这里还是第一次出远门,心情很愉悦,同时也想了解缅北山区华文教育的一些现状。

  早晨6点从曼德勒出发,沿着中缅公路,向北蜿蜒而行,公路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柚木最多,有的碗口粗,有的两人合围才能抱得过来。路上车辆不多,偶尔经过几个村庄。盘山公路弯道多坡度大,一直上坡,海拔越来越高。沿途都是美丽的热带风光,公路两边绿树掩映,山花烂漫,一路上并不觉得困乏。

  经过7个小时的路途,上到山顶, 到达腊戌,腊戌是缅甸较大的城市,一个美丽的山城,四周群山环抱,气候凉爽,四季如春,已是深秋,这里还是鲜花盛开,市区干净整洁,商铺林立。

  稍作休息,下午2点前往腊戌山区的云乃果青小学参观。山路崎岖,尘土飞扬,半个多小时到达。刚到村子,学校师生就迎出来,锣鼓震天,鼓乐队整齐地排成两行,夹道欢迎。走进学校,看见两排简易的铁皮房,屋顶已锈迹斑斑,每排有3个教室,教室四周一半用木板围起,上半部用木条钉成栅栏,四面通风,幸好这里的气候不用抵御寒风。桌椅是木板钉成的简易长条凳和课桌。教室布置的会场,井井有条。今天是周末,全校师生早已等候在教室里,欢迎我们的到来。这个阵式让我们震惊了,这样的小山村,这样简陋的小学竟然有这样整齐的乐队,有这样的精神面貌。

  座谈会上,唐主任向大家表达了谢意,讲述了近几年来缅甸华文教育的发展和祖籍国对华文教育的支持。尚会长向各位师生介绍了云华师范学院及我们此行的目的,让更多的华校了解云华师范学院的办学宗旨。然后由果青小学教师逐一自我介绍,教师年龄呈两极分化,有的已经50多岁,有的还不满20岁,大部分是本校毕业的学生。看着教师们羞涩和拘谨的表情,看着学生们充满渴求和好奇的目光,我的心隐隐作痛。

  由于时间紧迫,开完座谈会,与师生合影留念,离开时,他们早已备好晚餐,盛情难却,在这个小山村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回到腊戌,已是华灯初上,万家灯火把腊戌装点的很漂亮,腊戌的夜景很美,夜市很热闹。

  第二天,我们又走访了腊戌郊区的果庆小学。学校门口挂着一块缅文校牌。走进学校,师生列队欢迎,一条大红横幅上醒目地写着“热烈欢迎中国云南海外文化交流中心驻曼德勒中心唐建军主任暨曼德勒云南同乡会尚兴玺会长与云华师范学院教师一行莅临果庆学校教学指导”。果庆学校校舍桌椅更是简陋,两间低矮的铁皮房,只有五个教室,教室用篱笆围着。

  学校里停满了车辆,集聚了很多教师,缅北边远山区50多所华校知道我们要来招生宣传,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等候在这里,有的昨天就到了腊戌。这边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有的远在中缅边境,可以想象他们来到这里的艰辛。这样的情景再一次让我们震憾了。座谈会上,各华校分别谈了本校开展华文教育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很多华校共同存在的问题:“教师缺乏”,只能“近亲繁殖”,小学毕业教小学或初中。唐主任就各华校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并承诺免费向各华校提供教材及相关帮助。尚会长鼓励大家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要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教师缺乏的现状,云南同乡会创办的云华师范学院就是培养本土华文教师的公益学校,两年之后可以有大批的华文教师为华校教育服务,并鼓励各学校选派优秀学生,推荐到云华师范学院学习深造,毕业后回报母校。

  离开果庆小学,又匆匆赶往腊戌山区的果盟小学,走进学校,师生列队欢迎,学生手捧鲜花,为我们一一献花,看着手里的一束鲜花,让我深深感动了,这是学生刚采摘的,有玫瑰花、菊花,还有不知名的野花。学校规模很小,只有100多个学生,校舍虽简陋但秩序井然。座谈会结束,与师生话别,返回曼德勒。沿途又到了果菁学校,学校占地面积很大,规模不小,办有小学和中学,师生1000多人,学校最大的困难还是缺乏正规的华文教师。

  这次腊戌之行,让我们感触颇多,缅北地区很多山区华校,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是师资的缺乏。这里的华人华侨热心华文教育,捐资助学,让华文教育在缅甸各地生根发芽。云南同乡会深谋远虑,顺应了华人社会对华文教育的需求,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创办了海外第一所华文师范学校,为华人华侨子女的华文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很多老华侨感慨地说:创办华校是造福子孙的留根工程,也是我们几代人的心愿,今天云南同乡会终于有了自己的学校。作为云华师范学院的教师,我们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责任的重大。

  返回途中,看着车窗外,满山遍野金黄的野菊花开得如此绚烂,已是深秋,这里却春意盎然,相信缅北地区的华文教育也将迎来灿烂的春天。(宝翠兰)

【编辑:于小喆】

>华文教育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