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洋一号”昨启航赴印度洋探矿

2013年12月04日 09:08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呜——”一声汽笛长鸣。昨日,中国“大洋一号”科考船,从三亚凤凰岛码头缓缓驶离,赴西南印度洋执行中国大洋科考第30航次任务。

  本航次科考的首席科学家、海洋二所研究员陶春辉告诉记者,大洋30航次计划时间180天,航程约1.9万海里,分为4个航段,预计2014年5月30日返回青岛。

  “大洋一号”此次勘探的区域,在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将对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进行勘探,同时兼顾环境、生物多样性等调查。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俗称‘黑烟囱’,就是海底正在形成的矿,相当于地面上的矿区。”陶春辉说,“人类的目标,就是搞清楚这种战略性资源的矿藏分布,以便于将来有的放矢地开发利用。”

  在海底没有光、没有氧气、高温、有毒的恶劣环境下,还有大量鱼、虾、贻贝完好无损地生存,甚至传宗接代上万年。这种生存能力,决定了它们一定有过人——超过人类的进化优势。已经有生物医药的专家,在用它们来研究人类克服癌症的药物。

  当然,在人类还没有摸透海底情况的时候,数千米深恶劣的海底环境,潜下深海去“探情报、抓样本”的任务,由一个高科技“机器抓手”来完成。

  这个缆绳摇控机器人的工作模式,点像医学界的达芬奇机器人,机器臂“背”着数个摄像头下海到“一线”,两条手臂抓什么样本,由科考专家在控制台上操作决定。陶春辉告诉记者。

  2011年,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国际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区勘探合同。

  合同区位于西南印度洋洋脊,面积1万平方KM,限定在长度990公里、宽度290公里的长方形范围内,为期15年。

  陶春辉告诉记者,中国是全世界第一个获许对国际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进行勘探的国家。

  “大洋一号”此次航行,也是我国向国际海底管理局提交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矿区勘探申请、签订勘探合同后的第一次正式科考。

  本航次共有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等46家国内外单位共339人参加本航次,其中254名为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85名为远洋船员。(记者 章咪佳)

【编辑:吴涛】

>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