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追踪国人哄抢现象屡现:如今不那么穷 为何依然抢(3)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8月27日 23:39 来源:中央电视台 

  王海燕 盐城市黄海农商行营业部会计:

  我当时第一反应是,以为他在取款机那边取钱,我说快点去帮他捡一下,后来当时我们这边黄海农商行这边坐的这些顾客,大家就全出去了,也没哪个人说什么,然后两三分钟就把钱捡好了。

  解说:

  画面中的这位大妈,腿脚已经没那么利落了,但还是一次次地俯下身,捡起一张张钞票。而这位戴帽子的老大爷,他穿过停车场,走到马路边上,将吹散的钱捡了回来。在大家的帮助下,200张百元钞票最终只少了3张。

  失主 徐女士:

  没想到,我真是没想到,因为那天风太大太大了,当时一点就少300块钱,我心里非常高兴,我真是非常高兴。

  爱心市民:

  我当时在汽车下面拾到两张,在外面拾到几张,十多个捡钱的人,大家都是把捡到的钱,毫不犹豫地交给人家,后来大家都走了都是很平常的。

  解说:

  不小心飘散的钱失而复得的还有在上海的农民工秦小亮,只是这个过程有点曲折。2013年春节前,秦小亮骑着电瓶车到银行存17600块钱,不小心钱从裤子后边的口袋里掉到了地上。百元大钞飘落一地,不少路人开始捡钱,捡完就跑。从监控视频中可以看出,有人把汽车停在路中间,下来捡钱。

  农民工 秦小亮:

  我就在那喊,我说不要捡,我说这是我一年的工资,回家过年的工资。

  解说:

  不到一分钟时间,17600元现金所剩无几,只有三位环卫工人交还给他700元,加上秦小亮竭尽全力捡回的3000元钱,还有1万多元没了踪迹。他随后报了警,在媒体和警方的帮助下,不少捡钱的人陆续还钱回来。

  上海市长宁区新泾派出所所长 赵熠:

  积极查找当时开车的人员,要求他们到派出所配合我们派出所调查。

  解说:

  其中一辆停下车捡钱的车主也向警方表示,他会尽快把捡到的钱送还。到事发的第三天中午,已经有18位路人归还了4200元。不少市民在在媒体上看到报道后,表示愿意给秦小亮捐款帮他挽回损失。一位市民还专程赶到派出所,一是给秦小亮作证,二是给他捐款。

  爱心市民:

  一年在上海打工多不容易啊,钱丢了被人家拿掉了,我们能做什么,只能做这些事情,实际上我们老百姓很普通的(行为),那我给他了好吧,给你2000块钱,我不知道能收到多少,你就相信上海还有好人。

  白岩松:

  可能看完有些哄抢的行为的时候,你又能够看到比如说像钱全捡回来的时候居然只少了三张,到底哪个是中国人,其实都是中国人。可能看完哄抢行为你马上想到的俩字就是“缺德”。其实中国人缺的还真不是德,缺的是能让中国人内心的德行显现出来的很多保障,这要包括法律约束、信仰等等很多东西。但是,我们回到刚才江苏的那个最后只少了三张那样的过程,你会发现最开始人们的行为是具有非常强的指向作用的,如果最开始的几个人把这钱就往回还,最后发现大家都往回还,因为开始的时候是银行的会计捡完钱之后快速地还给失主,最后它产生了一种巨大的示范效应,所以在法律上的时候也明显有这样的概念。我们再次回头看一下刚才我说给大家的《刑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聚众哄抢罪,请注意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首要分子,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为什么特别要强调首要分子,显然是否是跟示范作用紧密相关呢?接下来我们要连线嘉宾,我们要继续连线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顾教授,您怎么看待从社会学的角度去分析,在我们的法律上明确地规定涉及到哄抢的时候,对首要分子是要严打的?

  顾骏:

  我们从刚才的里面可以看到,第一个人定性这次的集体行动是什么样性质的,大家都会不自觉地就跟着走了,所以第一次把钱还过来的时候,其实是银行里边有人说的大家去帮他捡回来,所以所有的人参与捡钱的人很明确地我拿了这个钱是要还人的。而后面那位农民工钱丢的时候,路边抢的人是各自从自己钱是好东西出发的,所以想着就把钱捞进了自己的钱包里面。之所以后面交出来,是因为发现警察在追查这件事情。所以你从里面可以看到,人性其实都有两面,有好的一面,有不好的一面,人不是没有是非观念的,但是你这个情景底下给他一个怎么样的引导他就往哪里去了。所以我们现在之所以要打击首要分子,就是他起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引导作用,不但自己抢了,还使得所有在场的人都往一个方向去了,这样的人应该从严惩处。

  白岩松:

  好。一会儿我们继续去探讨。接下来就可能扩大一个范围去关注我们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那就是“抢”。

  记者:

  您知道闯灯要罚款吗?

  市民A:

  刚才我俩聊天一下误会了,不应该闯红灯的,不好意思。

  解说:

  争分夺秒“抢”红灯,类似现象非常普遍,坐车要抢座位,买房要抢房源,你们还记得2013年黄金周时,那些抢黄金的中国大妈吗?

  黄金购买者:

  我买了35克。

  记者:

  花了多少钱?

  黄金购买者:

  13000块钱。

  黄金购买者A:

  我看跌价了,我就买着放着,以后儿子结婚可以派上用场。

  黄金购买者B:

  我不会去管这么多,反正就是实惠就可以了。

  解说:

【编辑:官志雄】

>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