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媒:解放军能击败周边小国 可阻止美军介入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0月18日 08:5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资料图:二炮导弹发射升空
资料图:二炮导弹发射升空

  【美国《世界政治评论》杂志网站10月日文章】题:中国军力增长的地区框架

  在海湾战争迅速以装备了新一代高科技武器的美国军队取胜而结束后,中国的军事人士就开始对中国的情况进行反思。由于伊拉克使用的大部分装备是苏联制造的,这一点和中国的情形很相似,因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推断,面对美国军队的“军事革命”,中国军队已经落伍。此后西方在波黑、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采取的军事行动都成为中国军事人士重要的参考因素。1995年至1996年的台海危机和2001年中美在海南岛的摊牌也对中国制定战略规划产生了影响。

  中国的战略考量导致了许多人所说的反介入与区域拒止作战理论的出现。通过这种方式,中国军队可以利用潜艇、水雷、网络攻击、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密集打击以及反卫星武器来阻止敌军进入交战区域。

  虽然中国在为可能与美国发生的争端做准备,不过近来的紧张事态表明,中国必须也要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区域性挑战做准备。这引发了对于中国新式武器和新战略在有限的地区冲突中能否发挥有效作用的怀疑。在这里,有必要根据美国是否会参与其中这个因素,对潜在的冲突进行分类。

  如果中国人民解放军与日本、台湾或菲律宾交战,很难想象美国不积极参战的情形。虽然在分析此类冲突时,背景情况非常关键,不过可以肯定中国军队在对本地区的敌人发动进攻的同时,会对美国军队动用反介入战术。目的是让美国的军事力量远离交战区,从而实现自己在区域内的主导权,击退本地区的军事力量,并让美国的军事策划人士面临一个简单的抉择:是让敌对局势激化,还是接受最初的战斗结果。据说美国的空海一体战的作战理念提到,计划用轰炸中国大陆的做法来对抗中国的反介入战略,不过这样一来,一旦局势激化,可能会出现动用核武器的可怕情形。

  如果中国与美国可能不直接支持的该地区国家发生冲突,那么要预测美国是否参战就要困难一些。这时,导致敌对局面发生的事件显然起着重要作用。以越南为例,在几乎所有情形下,中国从军人人数和军事实力上看十有八九会取胜。不过,河内近年来开始提高自己的军事实力,它最近购买了俄罗斯第四代战斗机以及6艘高性能的俄制柴电潜艇。还有消息说,河内正考虑购买印度和俄罗斯联合研制的飞行速度达3马赫的“布拉莫斯”巡航导弹,这使越南可以让中国与它之间的每一场战争都成为难打的硬仗。

  如果中国与印度发生冲突,美国军队可能也不会介入。尽管中印都重视提升本国海军的实力,但它们之间的冲突可能会在两国有争议的边界线附近展开。在这种情况下,冲突背景也同样对于判断孰胜孰败起着关键作用。不过,总体来讲,从部署的军事装备、技术水平和派出增援部队的后勤保障方面看,中国军队似乎占据上风。

  对于任何一种冲突,无论参战的是哪些国家,都有其他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各方会让潜在的冲突激化到何种地步?鉴于网络武器可能会破坏关键的基础设施,很容易想象一方或更多的参与方首先发动网络袭击来破坏对手的指挥与控制体系的情形。那么受害一方会作出怎样的回应?

  除了武器系统和战略以外,还有其他军事因素也需要考虑。中国军队有多么训练有素?地方指挥官在战场上作决定时有多大的自主权?中国武装部队的不同军种合作得怎样?中国会采取怎样的作战原则?由于中国军方一向含糊其辞,战略人士至多只能粗略揣测。

  所幸即便考虑到亚洲地区当前的紧张局势,中国与其邻国爆发冲突的可能性仍非常渺茫。不过有一点很清楚:中国不断增加的军事实力正在改变亚洲的政治考量。北京现在有能力用军事实力来支持自己提出的任何战略主张。(作者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哈里·卡齐亚尼斯)

  相关报道:
          外媒:中国反介入战略有缺陷 反舰导弹作用被夸大
          评论称中国应将军事资本重点用于发展反介入战略
          美国防部提出30项未来作战能力 应对反介入威胁
          专家:美军做出战略调整 “反介入”成重要任务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