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俄报:中国东风41战略导弹令西方深感意外(图)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1月29日 08:5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西方媒体刊登的所谓“东风-41”洲际导弹照片。
西方媒体刊登的所谓“东风-41”洲际导弹照片。

  俄罗斯《军工信使》周报11月28日刊登署名文章,作者尼古拉·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在文中说,借助高效的生产组织工作、拨款保证及获取外国同行科技成果的能力,中国导弹制造业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几十年来成就显著

  文章称,中国试射“东风”-41导弹在一定程度上让西方军事分析家深感意外。如果说,此前中国拥有的只是单弹头洲际弹道导弹,那现在作为对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研制计划的回应,中国军队的核遏制武库中出现了一种能够携带多个分导弹头的导弹。各种报道显示,“东风”-41导弹可携带3枚、6枚或10枚分导弹头。

  必须指出的是,根据近十年来中国的军事学说及军队的战役规划,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使用在作战行动中将发挥关键作用。中国的导弹制造部门向来被视为国家军工产业的核心部门,其科研与生产能力是比较和评估整个中国军工制造业的基础。最近几十年,中国导弹制造部门研发和生产了大批导弹系统,其中有一些具备了同西方国家的先进系统一争高下的能力。

  由于导弹制造和生产的技术不断完善,尤其是最近20年,中国导弹制造业在现代化空军和海军武器系统方面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研发制造道路曲折

  文章认为,中国获取先进技术的潜在途径包括其载人航天计划、与外国航空航天公司的广泛合作以及直接从外国获取导弹制造领域的技术。

  长期以来,中国导弹制造业的专家在如何把外国的导弹系统、设备及仪器和技术用于本国的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外国给予中国的技术援助也对中国导弹技术的试验与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生产的导弹主要是用苏联的导弹技术。80年代初,中国开始生产自己的导弹,但在很大程度上用的是以色列和法国的技术。

  自90年代起,在导弹制造领域向中国提供导弹、相关材料和设备、转让技术及提供技术协助的主要是俄罗斯。俄罗斯向中国出售了空对空导弹、地对空导弹和反舰巡航导弹,并为中国这类导弹及反雷达导弹与巡航导弹的研发与生产提供技术协助。俄罗斯很可能还将继续向中国出售导弹,而中国获取外国技术的途径也将扩大。尤其是乌克兰航空航天公司对扩大与中国公司的合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消除差距尚待努力

  文章指出,目前中国公司利用购买外国技术来提高自身导弹生产能力主要受到以下三大因素的制约。

  第一,掌握外国技术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长期的过程,从外国相应导弹技术在中国的出现到这种技术实际应用并进行批量生产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时间差。因此,当中国完全掌握了所获得的导弹技术,并极其成功地制造出导弹成品后,这些导弹很可能已经过时了。

  第二,外国及这些国家的公司有可能拒绝向中国转让最尖端的技术。例如,尽管以色列向中国提供了自己的“蟒蛇”-3空对空导弹生产技术,但却拒绝转让更先进的“蟒蛇”-4导弹生产技术。这种制约因素对中国也有可能成为尖锐的问题,因为俄罗斯现代化导弹系统研发速度在冷战和苏联解体后大大降低,而正是俄罗斯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化导弹技术的主要供应者。

  第三,美国多半将继续向其他西方国家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以迫使它们限制向中国供应武器。

  文章称,即便导弹制造业的拨款大幅增加,中国近期成为世界导弹制造技术领先者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但目前中国导弹制造企业正努力消除个别种类武器生产方面与先进国家存在的差距,这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即便成为不了领先者,一旦消除现有的不足,中国导弹制造企业就能在短期内开始生产一系列性能堪比军事领先国家的武器系统。而且,在主要军事强国列装新一代导弹系统之际,中国有能力在这个十年的末期使本国导弹制造水平达到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同类部门的发展水平。(参考消息网)
          相关报道:

          外媒:中国准备出口翔龙无人机 可载多枚导弹
          美媒:中国FD2000类似爱国者导弹 采用美俄技术
          美媒:中国可在SD-10基础上研制空射反卫星导弹
          外媒:东风41洲际导弹将提高中国对美威慑力

【编辑:曹昆】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