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宁夏军区给水团铸就“地平线下”的爱民丰碑

2013年01月28日 11:31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宁夏军区给水团铸就“地平线下”的爱民丰碑
上图:军民共庆打井成功。本报特约记者 徐殿闯摄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这一论述,被宁夏军区给水团官兵视为出征的号角。

  1月中旬,给水团派出多路回访小分队,奔赴西部旱塬的数十个打井点,帮助乡亲们检修水井,开展水资源调查,筹划新的“百井富民”工程。

  记者跟随回访人员,走进那一个个曾经缺水、盼水,如今正被水改变着命运的村庄和城镇,感受给水团官兵“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的真诚爱民为民情怀。

  打一眼井,改善一方民生

  走进西夏区镇北堡镇同阳社区的移民新村,父老乡亲们对党和军队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回访官兵的心。

  “是他们,真是他们!”在村口等候多时的高吉怀老人,一眼就认出了3年前帮他们打井的官兵。

  怎能不认得呢!那年秋天,给水团官兵帮村里打井的情景历历在目。村民们为官兵腾出房子,他们坚辞不住;送来干果、土豆、鸡蛋,他们坚决不收;迎着塞外的狂风,官兵们在高高的井台上拼搏60个昼夜,终于打出了一眼水量丰沛的甜水井……

  乡亲们陪回访官兵来到井房,技术人员对水质和出水量进行了仔细检测,结论是水质良好,水量稳定。听到这个结论,在场的乡亲们鼓起掌来。

  2008年夏,给水团官兵来到沙窝镇,连续奋战100天,打出了3眼甜水井,汽车连战士李文凯壮烈牺牲在打井现场。

  “打一眼水井,改善一方民生”。如今,当地群众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许多人家盖了新房,社会治安也变好了。

  打一眼井,涵养一方生态

  长满红柳的湿地,枝头跳跃的小鸟,宽阔的街道,如果不是远处的沙丘,丝毫感觉不到这里是沙漠腹地。

  高级工程师杜文臣告诉记者,这地方叫吉兰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过度开发,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吉兰泰出现了沙进湖干的现象。

  吉兰泰盐场水文工程师潘存峰指着远处的厂房说,近些年,给水团官兵陆续在这里打了70多眼水井,不仅解决了厂里的生产生活用水,而且彻底改变了这里的生态。

  回访途中,官兵们看到,几年前他们在中宁、中卫等地打出的几十眼井,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当地政府依托这些井,规划建设生态园区,建成了2公里宽、10公里长的绿化带,使昔日无比荒凉的戈壁滩变成了驰名塞上的生态园。

  打一眼井,凝聚一群信党的人

  古城固原,给水团曾在这里实施“百井扶贫”工程,为西海固大山里的100多个村庄打出了100多眼井,老百姓为此立碑——

  “六盘山高,不如党的恩情高;黄河水长,不如军民情谊长。我们特立此碑,昭示后代,永远听共产党话,跟共产党走!”

  吟诵着这段碑文,回访官兵心潮难平:“为百姓打一眼井,就会凝聚一群信党的人,我们的付出值得。”

  告别西海固,回访小分队翻山越岭,来到豫西山区的嵩县田湖镇南洼村。南洼村因地质构造复杂,缺水的历史持续了上千年。

  2011年3月,给水团钻井三连为南洼村打了一眼100多米的深水井,不料两个多小时才抽出4立方米水。

  第二天,团里派专家二进南洼村。将近一个月后,当甘甜的井水喷涌而出,整个南洼村沸腾了,村民打出横幅:吃水不忘挖井人,永远跟着共产党!

  一年半过去了,回访小分队现场检测发现,这眼井日出水量192立方米,水质清冽甘甜,完全可以满足全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范锐君 本报特约记者 魏 春 徐殿闯)

【编辑:曹昆】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