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记者感悟中巴全天候友谊 两国仍需相互加深了解

2013年03月07日 08:42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中国海军舰艇赴巴基斯坦参与联合军演
中国海军舰艇赴巴基斯坦参与联合军演

  “轱辘open(露出来)不open?”在伊斯兰堡机场,行李打包处人员“半英半中”的熟练发问,让《环球时报》记者反应了好一阵。这个小细节让记者感到:“中巴全天候友谊”无处不在,但彼此加深了解的空间依旧很大。

  在这个对华关系“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的国家的首都,只要你有一张中国面孔,就总能听当地人微笑着说“你好”。从卡拉奇到伊斯兰堡,虽然记者所遇当地人的中文水平大多处在“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这种蹦单词的水平,但他们对中国人的友善令人感动。巴官方对中国的重视更不用说,巴总统扎尔达里是过去几年访华频率最高的外国元首,他在接受《环球时报》书面采访时说,“中巴关系的特征是,两国间存在着高度的理解、信任与善意”。

  《环球时报》记者2月在巴基斯坦采访时正值巴政府将瓜达尔港经营权正式移交中国公司。采访期间,不论是巴基斯坦年轻的女外长希娜,还是在卡拉奇的巴海军第25驱逐舰队司令阿巴斯将军等巴政军高层,都对巴中这一实质性合作表示祝贺。阿巴斯同时否认中巴瓜达尔港合作有军事目的。

  相比民意友善与政治关系上的热络,两国民间面对面的交流还很有限。据介绍,目前在华巴基斯坦人只有1.5万。在伊斯兰堡最大的书店“赛义德图书银行”,介绍中国的图书只占一个书架,作者也多是西方人,主要涉及“中国崛起”等话题。在巴智库地区研究所资料库内,13个书架上有8个摆满印度资料,中国资料只有1/3个书架。中国国内情况也类似,在北京一家大书店内,记者竟没买到一张巴基斯坦地图。

  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老师哈立德说,目前中国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5家高校有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巴“科大”目前有一个“研究中国小组”,100多名学生在此学习中国文化。巴基斯坦专门研究中国的机构很少,孔子学院也只有一家。在巴国防大学,有位女教授对中国的情况充满好奇,甚至问到在华印度、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就业前景等问题。看得出,巴基斯坦人希望能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刘洋 胡笳)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