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月已成“大国工程” 意义远超经济价值本身

2013年11月27日 09:50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初冬,一部名为《地心引力》的太空题材大片在各地影院热映。影片中,近地航天器受地心引力作用纷纷跌落大气层的场景扣人心弦。

  同一时刻,现实世界的中国西南大凉山深处,中国航天人正开启又一次挣脱地心引力束缚的壮举——嫦娥三号整装待发,即将执行首次月球软着陆使命……

  望月千年,探月十载。嫦娥三号,中国人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实现与月球的“亲密接触”。

  在每一次远征启程之前,我们都有必要重新对“到达”的意义进行思考。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探月?这答案似乎既复杂,又简单。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中国航天人怎么说吧。

  实现梦想奠基未来

  很难想象会有哪个民族在凝望过几千年的当空皓月后,没有因好奇而产生“月球梦”!

  事实上,在关于月球的传说中,除了中国的“嫦娥”,古希腊有月亮女神阿蒂米斯,俄罗斯有与太阳“结为夫妇”的月亮神,古印度人以月亮历计算生日,日本也有月亮公主“辉夜姬”……

  “人类都有求知的欲望,对自然界的好奇,也正是这种好奇驱使我们去探索自然。” 探月工程二期副总设计师孙辉先认为:“探索未知,本身就是探月最大的意义。”

  在科学家眼里,探月除了可圆人类长达数千年的“好奇梦”外,研究这颗地球唯一的卫星还有助于解开诸多困扰人类本身的谜团: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地外是否存在生命……

  视野更加宏大的人,还看到了探月对于奠基人类未来的意义。

  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吴季说,假如再发生一次类似1859年的太阳爆发,卫星都将失效,卫星通讯会中断,天气预报也没有卫星云图……探月工程则有利于加深我们对地月空间环境的研究,以应对这种可能的危险。

  探月还关乎人类未来的能源战略。可作为核聚变发电清洁原料的“氦-3”是人们了解较多的月球资源。中国科学院院士、探月工程高级顾问欧阳自远说,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不仅直接对这种资源进行了探测,还对月球上钛、铁、稀土等资源的分布进行了研究。

  探月还有许多现实而重大的意义:开展真空、微重力和低磁场试验,观测太空,监测地球环境变化……这其中的不少内容正是此次嫦娥三号的使命。

  走向深空的首道门槛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这是俄罗斯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名言。

  欧阳自远对这句话十分赞同。他说,在“嫦娥”之前,我们发射了100多颗卫星都是绕着地球转,都未走出“摇篮”。如今,“中国应该离开地球去探测别的天体,这是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在条件具备时中国人的一种梦想。”

  从人类的航天历程看,探月往往是深空探测需要跨越的第一道“门槛”。在飞向火星等更远的地外天体前,美国和苏联分别进行了59次和64次月球探测。

  不过,回顾中国的探月工程,月球的“门槛”含义或许还可以这样理解:它是对跨越者能力的锤炼——

  嫦娥一号绕月飞行中,我国测控通信距离远至40万公里,叩响了深空测控的大门,嫦娥二号则将这项纪录扩展到了6000万公里。

  探月一期工程获取的高清月面影像图、探测月球矿物分布等活动以及嫦娥三号即将实施的月面软着陆,可以说都是探测地外天体的必由之路。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人才。原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说,通过探月,我国从没有深空队伍到形成了完备的空间探测体系,带动了科学技术进步和高等院校人才的培养,还吸引了很多在海外的中国科学家回国参与研发。

  名副其实的“大国工程”

  198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月球协定》:“月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然而有意思的是,面对这样的财富,有能力过去“看一看”的国家却屈指可数。迄今为止,只有俄罗斯(苏联时期)、美国、欧洲、日本、中国和印度进行过月球探测——探月,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工程”。

  其实,上世纪的第一次探月热就直接起源于大国竞争;进入21世纪后,尽管人类的目光已远及火星、木卫二等更遥远的星体,但是各个大国对家门口这颗卫星的探测活动和计划仍层出不穷——

  美国宣布欲重返月球,前不久还发射了月球大气和尘埃环境探测器;俄罗斯和日本都宣称将建立无人月球基地;印度在成功发射“月船一号”后公布了其载人航天器登月计划; 德国打算实施其有史以来第一个探月项目“月球探索轨道器”……

  有专家指出,第二次探月高潮的兴起,与各国在科技水平进步后对月球资源和价值的进一步认知密不可分。

  “如果我国的月球探测活动取得一些成果,在国际上讨论《月球协定》的修订和分享月球权益时,将有更大的发言权,就能更有效地维护我国在月球的合法权益。” 孙家栋院士说。

  超越经济价值的价值

  “花巨额费用到月球上去逛一圈,到底能产生什么样的经济价值?”在实用主义盛行的今天,探月工程总会引来这样的诘问。

  这个功利的问题就像诘问一个基础研究工作者:他的艰深理论有什么实际意义?其实,若实用主义者的眼光再长远点,他们会发现,探月的价值已远远超越了经济价值本身。

  ——牵引国家基础科学和高科技发展。探月不仅能促进航天技术的发展,还将带动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和基础科学的进步。在我国,目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力发电机、人工辅助心脏以及矿难救生舱等高科技产品都来源于航天技术的转化。

  ——展示国家综合实力,增加民族凝聚力。印度成功发射“月船一号”后,其媒体评论称,虽然印度并不富裕,但绕月飞行将极大提高国家的威信。此言不虚,作为深空探测的首要目标,探月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载体。

  ——激发和培育民族探索创新精神。有句哲言说,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显然,没有什么比探索举头可见的月球,更能吸引民众仰望星空的了。

  对于如何看待探月工程的众多价值,栾恩杰有种颇具哲理性的看法:只有当你具备了驾驶技能后,你才能更多地思考开车去某地的意义;而探月人穷尽心力要回答的正是:月球,中国人能不能去?(记者 王天益 张晓祺 张科进 特约记者 成子龙)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