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详解日防空识别区“作战流程”:常拦截中国飞机

2013年11月27日 10:07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日本F-15J战斗机

  中国23日正式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日本反应尤为强烈,强调自身军用航空器活动不受中方新规的“约束”。其实,日本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从驻日美军手中接过防空识别区的监视职能,在美国这个防空识别区始作俑者的言传身教下,日本在防空识别区设立与运行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作战流程”。

  按照日本航空自卫队的工作流程,防空识别区的监控体制由地面雷达站(或早期预警机)、防空指挥所及航空总队作战指挥所、航空基地三大部分组成。其中,至关重要的是分散于全国的28处大型固定雷达站发挥的“耳目”作用。这些雷达站依托JADGE防空自动化信息系统,与三泽、入间、春日、那霸等四大防空指挥所以及府中基地的空自航空总队作战指挥所保持无缝衔接,随时监视识别区内出现的“异动”。

  操作这些雷达站的空自单位是警戒队(或群),规模在百人左右,分为队本部、基地业务小队(排级)、通信小队和监视小队,每班上岗盯雷达屏幕执勤(一般8小时一班)的监视官是3人。由于要让雷达探测得尽可能远,日本空自把这些雷达站都设置在人烟稀少的高山。

  按照专业术语,雷达站掌握的空情还只能算“情报资料”,要变成有价值的“情报”还需更高级别的防空指挥所乃至总队作战指挥所分析判断。据称,以面对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那霸防空指挥所为例,高敏感度设施都在山体内侧,综合指挥大厅采用冷光源,下辖雷达站乃至滞空的早期预警机传回的坐标信息会实时显示在厅中央的大屏幕上,有不少于10名专门参谋人员24小时进行动态分析。

  由于指挥所要对空情作出明确的判断,并掌握是否出动战斗机拦截“敌意目标”的大权,因此相关人员必须有相当的战术素养和敏锐的判断力。据报道,防空指挥所的领导者是首席拦截管制官,以下包括飞行安全干部、拦截(兵器)管制官、对空监视员、识别技术员、管制技术员、空域协调员等。

  如果空自防空指挥所以及更高级的总队作战指挥所确定要跟踪或监视防空识别区出现的“敌意目标”,担负战备值班的日本空自战斗机部队就要“紧急起飞”(或称为“行动监视”)。以中日频繁过招的东海方向为例,驻冲绳那霸基地的空自第204飞行队每天都配置有负责战备值班的飞行员,他们一般在独立于作战室的战备值班室内值班,包括飞行队长在内所有具备战备飞行员资格的成员都要轮流值班。

  大体上,日本空自基地内每天安排4架战机值班,它们必须在接到紧急起飞令后5分钟内升空,向目标空域突进,每次紧急起飞,一般出动一组两架战机,另一组两架飞机则准备下次起飞。当需要实施大规模拦截时,两组飞机交替起飞,前两架燃料耗尽返航时后两架起飞,而且有时还能得到临近基地起飞的值班机增援。空自用于战备值班的是F-15战斗机,拦截目标通称为国籍不明飞机。据日本防卫省宣称,以前F-15拦截的大多是俄罗斯军机,尤其在俄战机前往东海或越南金兰湾所必经的对马海峡空域,日本F-15机群必定要执行所谓“通峡应对”的紧急起飞(基本由筑城或新田原基地的飞行队负责),因为该海峡的公海空域窄而长,一旦俄机编队航线稍有偏差就会进入日本领空。但从2011年以后,随着台湾和中国大陆的飞机在与那国岛、钓鱼岛等方向出入频繁,它们又成为日本机群经常拦截的目标。

  日机整个紧急起飞拦截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值班,基地根据最常用跑道的位置设置战备值班机库,每个机库停放1架F-15,接到紧急起飞令后机库大门打开,飞行员在库内打开机载导弹保险,启动发动机,将飞机滑出机库,整个过程不能超过2分钟。第二阶段是接敌,双机编队起飞后,转由空自的防空管制所(GCI)导航。第三阶段是拦截,当F-15双机编队与目标距离达到2000英尺时,F-15飞行员要开始用目视观察目标轮廓(夜间拦截除外),确认其国籍,检视目标是否装备武器。若目标没有敌对意图,日机通常会采取伴随飞行措施,并进行无线电喊话。其间,日机编队要拍下目标照片,方式是一架飞机抵近目标拍照,另一架飞机在目标后上方观察。(罗山爱)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