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科院院士:光测图像技术会推进中国军事变革(5) 查看下一页

2013年12月05日 14:4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愿国防和军队建设奉献自己

  新华网记者:于院士请您讲一讲您的成长经历吧。听说您出生于革命军人家庭,您是在家庭的熏陶下参军入伍的吗?

  于起峰:是,我在革命军人家庭出生、成长,家庭的熏陶对我之后的学习、工作作风和性格养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我19岁就入了党,1978年,我选择了西北工业大学,想能够为国防科技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后来,我又从西北工业大学的飞机结构强度专业,考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技术系读研究生。由空到天,我所学的东西、学科专业领域跨度很大,支撑了后来我进行一系列的光学测量研究。

  新华网记者:对于军队,于院士您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于起峰:我自己是军人,又出生于革命军人家庭,对军队的感情自然是非常深厚的。我几十年来一直努力学习吸收先进技术,并奉献给国家和军队,愿意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华网记者:我们知道您曾经在德国不莱梅大学机械系留学,是系里面首个用英语写作学位论文、进行论文答辩的博士,给我们讲一讲您的留学故事吧。

  于起峰:1990年,我到德国布莱梅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早日学成回国,仅用3年时间完成了在德国通常需要6年才能完成的博士论文。我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人搞科研从来不跟美国人跑,坚持用自己的思路考虑问题,形成自己的研究体系。用德国人自己的话说叫“feeling by hand(亲手去感受问题)”。我从德国人的科学研究风格中得到启示:要在科研领域独树一帜,必须从原始创新开始,形成自己的体系,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由于不懂德语,我请求用英语写作和答辩博士学位论文。这在不莱梅大学机械系尚无先例。但在导师帮助下,系里经慎重研究,同意了我的请求。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