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两伊战争收官战:4天伊拉克方面入伊朗达150千米

2013年12月19日 15:59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 人民圣战者组织的苏制MT-LB装甲车上安装了双管23毫米高炮

  1988年7月,在两伊战争行将结束之际,一支由伊拉克境内出击的部队快速越过边界,攻入了伊朗西部的巴赫塔兰省(现更名为克尔曼沙汗)。很少有人知道,这支部队中的很多士兵都是伊朗人,而这次行动本身也是由伊朗人策划的。这些伊朗人都属于同一个武装组织——伊朗民族解放军。

  作战背景

  1965年9月,一群伊朗左翼大学生创建一个名为伊朗人民圣战者的政治组织。由于该组织在推翻巴列维国王的统治方面与霍梅尼领导的伊朗伊斯兰革命运动相一致,两者在巴列维时期结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然而,在巴列维倒台后,这种松散的联盟很快就破裂了。

  1981年6月,该组织发起一次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却遭到武力镇压。该组织随即决定对霍梅尼政权展开军事斗争。组织领导人马苏德·拉贾维也将总部迁至巴黎,准备和霍梅尼政权进行公开对抗。在两伊战争初期,该组织的主要活动是在伊朗国内制造停工、骚乱,同时也对孤立的伊朗军队据点、电站和警察哨所进行小规模袭击。但他们很快认识到,这样的小打小闹只能是隔靴搔痒。

  1986年,由于受到伊朗的政治压力,法国政府开始限制该组织在法国的活动。在这种局面下,该组织很快就和伊拉克结成了同盟。对萨达姆·侯塞因来说,伊朗政府的敌人就是他的朋友。他下令在伊拉克为该组织提供活动场所和基地,资助他们在伊朗实施破坏活动。

  1987年6月,该组织正式组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伊朗民族解放军,并很快展开针对伊朗的作战行动。1988年3月和6月,该组织先后发动名为“耀日”和“四十星”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占领了大片伊朗领土,并缴获价值近3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

  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接受联合国第598号决议,准备停火。为了抓住最后的机会打击霍梅尼政权,该组织决定在停火生效前发动一次全力进攻,伊拉克也表示支持。这次攻势代号“永恒之光”。

  作战经过

  1988年7月25日15时30分,“永恒之光”行动正式展开。伊朗民族解放军号称投入兵力达到35个旅。不过外界一般认为,该组织的实际兵力不超过1.5万人,参战的许多部队其实是打着该组织名号的伊拉克正规军。

  五路进攻正式展开

  这些部队分成5路越过两伊边界,进入伊朗巴赫塔兰省西部地区。他们首先在盖尔-达沃德隘口击败了装备有坦克、野战炮和多管火箭炮的伊朗守军,接着又乘势夺占了30千米长的帕塔其隘口及其周围的制高点。占领了多个弹药库和军需物资仓库。

  随后,在从盖尔-达沃德到克雷恩德之间地段上,民族解放军同伊朗革命卫队、巴斯杰民兵、宪兵和陆军部队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交战,伊朗的反击都被击退,伤亡数千人,并损失百余辆战斗车辆。19时许,民族解放军占领了克雷恩德城。

  7月27日下午,伊朗革命卫队试图占领城北制高点,却遭到民族解放军的突击,不得不撤离高地。随后几天,伊朗军队只是以空袭和炮击的方式对克雷恩德城进行袭扰和封锁,不再发动地面进攻。7月28日夜,民族解放军开始从克雷恩德撤退。伊朗革命卫队却被蒙在鼓里,直到29日下午依然没有重占该城。

  鏖战伊斯兰阿巴德

  25日20时,一支民族解放军部队从克雷恩德城出发,沿公路向东南方的伊斯兰阿巴德进发。虽然伊朗方面已经动员了该地区的所有武装力量,在公路沿线设立多出阵地,但在激战2小时后,再次败退,丢弃了包括坦克、装甲车在内的400余件重型武器。22时许,民族解放军攻破伊斯兰阿巴德西面的阿拉霍-阿克巴尔兵营,开始进入伊斯兰阿巴德。经过激烈巷战,守卫该城的伊朗革命卫队被歼灭。

  26日6时,伊军发动第一次反击。参战部队包括革命卫队第5、第17和第43师,但由于指挥官急于求成,炮兵尚未部署到位就发起攻击,结果激战4小时却一无所获。

  伊朗方面的第二次反击在26日中午展开。攻击矛头直指阿拉霍-阿克巴尔兵营。战斗持续到当天午夜,伊朗军队总共发起了7次冲击,但均被击退。随着民族解放军援军赶到,第二次反击也宣告失败。

  第二次反击尚未结束,伊朗方面又发动了第三次反击。26日17时许,伊军第8、第27、第57师及革命卫队第25师向伊斯兰阿巴德东面的交通枢纽马拉维发起进攻,试图切断正向巴赫塔兰推进的民族解放军与伊斯兰阿巴德间的联系。

  伊军首先机降占领马拉维周围的制高点,随即在马拉维周边5个地方同时展开战斗。民族解放军投入战斗的有5个战斗旅。在马拉维北面的制高点附近,激战持续数个小时。最后,伊朗军队被逼退到一片开阔地上,遭到炮火覆盖,损失惨重。北面和南面的伊朗部队被切断联系。北面的伊朗部队因无法得到增援和弹药补给而败退。南面的伊朗部队虽然依靠直升机运来了增援部队,但着陆场却被敌方炮火覆盖,最终因兵力损失太大而后撤。

  27日,得到增援的伊朗军队先后向多个地点发动攻击。伊军第71师、第61炮兵旅和第155特种旅被指派夺占城南制高点,随后寻机突入城内。另一股伊军则向阿拉霍-阿克巴尔兵营背后的山岭展开攻击,试图夺取兵营,并切断联系克雷恩德城与伊斯兰阿巴德的公路。战斗持续了一整天,民族解放军投入了5个战斗旅,挫败了伊军攻势。

  28日6时,伊军从3个方向对阿拉霍-阿克巴尔兵营后的山岭发动进攻。进攻被挫败后,伊军又猛攻城南的一个山头。双方爆发血战,山头反复易手,最终还是民族解放军控制了战场。

  “永恒之光”黯然熄灭

  虽然在连续3天的激战中,伊军损失巨大却无寸进,但民族解放军也遭到重创。更糟糕的是,他们在伊斯兰阿巴德东北面的察尔泽巴隘口正面临巨大危机。

  就在攻占伊斯兰阿巴德的当天晚上,民族解放军就派出部队沿公路向巴赫塔兰推进。午夜零点左右,部队在哈桑阿巴德遭到了伊朗革命卫队的阻击。激战1小时,阻击者被肃清,民族解放军很快推进到察尔泽巴隘口前的平原地区。另一边,伊朗陆军第27师正通过隘口前往哈桑阿巴德。战斗很快在迎面相遇的两支部队间爆发。经过短暂交火,伊军在夜幕的掩护下,向隘口撤退。

  察尔泽巴隘口夹在两道平行山岭间,隘口内是一条长约4千米的狭窄小道,其后半部分从一个狭小的山谷中通过。从隘口入口到巴赫塔兰只有约35千米的路程。伊军在山谷两侧的高地上部署了革命卫队的“安萨罗尔-侯赛因”师和陆军第31师,此外还有大量附属部队。进入隘口的民族解放军很快发现,他们已经身陷险境。

  26日,伊军发动了4次较大规模的反击,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入夜时分。双方在交战中都伤亡惨重。随着战斗的持续,民族解放军的处境越来越危险。

  察尔泽巴隘口战斗爆发后,拉贾维很快意识到局势正向不利的方向发展。他亲自飞赴巴格达向萨达姆求援,希望获得更多的空中支援。但萨达姆已不愿再耗费更多军事资源了,拉贾维的请求被断然拒绝。“永恒之光”的结局也就此确定。

  27日夜,已连续战斗56小时的民族解放军终于停止了无望的战斗,逐渐撤出伊朗领土。

  作战评价

  此战,人民圣战者组织宣称打死、打伤了约4万名伊朗士兵,自身有1263名官兵阵亡、失踪和被俘。伊朗方面最初宣称民族解放军投入的兵力为7000余人,战斗中被歼灭约4800人。但后来承认“伊拉克的雇佣兵”(指民族解放军)战损1734人,此外还有约2800名伊拉克士兵阵亡。除了人员损失,民族解放军还战损大量装备。人民圣战者组织承认在战斗中损失了612辆各型车辆(包括72辆坦克和装甲车),此外还有21门122毫米火炮、51门106毫米无后坐力炮,以及大量轻武器。

  “永恒之光”行动虽持续时间不长,却是两伊战争中伊拉克方面深入伊朗境内距离最远的一次攻势。在4天的行动中,伊拉克方面深入伊朗境内达150千米。 (唐毓云)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