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济南军区某大队聚焦实战 新学员5年内不能搞科研

2014年01月17日 10:41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主持人感言

  装备技术革新作为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因素,必须着眼部队打仗需求。如果不能应用于实战,再高端的成果也是个花瓶,中看不中用。

  新毕业学员为何5年内不让搞科研?

  以技术为主,就应该多搞革新发明。然而,济南军区某军械装备技术保障大队却有个规定:新毕业学员5年内不能搞科研!硕士、博士来到大队也得先当“战士”——上装备、下车间,到装备保障一线去锻炼。

  “年轻干部想搞科研是好事,怎么能泼凉水呢?”“让硕士、博士下车间,不是浪费人才吗?”对此,很多新毕业学员不理解。大队长刘福军说,追逐强军梦想,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尤其要走牢前几步。不懂装备而急于出成果,搞科研只能是闭门造车,搞出来的成果就会中看不中用。

  助理工程师胡向顺刚到大队时就心里直痒,后来他把浮躁的心沉到修理车间,很快成长为“技术能手”。前不久,在一场演习中,一部雷达出现故障,负责保障的胡向顺断定是雷达显示器的高压包和附属电路损坏,须更换几个配件。但这类配件由厂家提供换件,部队没有库存。“到电子市场买几个通用件顶替。”胡向顺进一步检测后提出建议。“没想到如此棘手的问题就这么轻易解决了。”事后,部队领导特意将锦旗送到大队表示感谢。

  明知不能获奖的课题咋一路绿灯给立项?

  前不久,大队高工刘志远申报某型导弹发射架革新项目。在课题立项及调研中,院校、厂家的一些同行认为项目太小不值得搞,即使搞出来也评不上奖。但大队党委却一路绿灯给立了项,并在经费保障上给予大力支持。

  为啥?因为这个项目部队用得上!大队领导说,科研革新以前曾走过弯路:有的革新项目虽获了奖,却与实际脱节上不了训练场,而有的项目应用价值大,却因无法获奖而无人问津。

  现在,大队树立起科研成果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的导向,并严格落实科研革新立项上的“四要四不”:要深入调查,没有推广前景的不立项;要专家评估,没有科学论证的不立项;要部队审定,没有部队需求报告的不立项;要科学预测,脱离战场需要的不立项。走出“申报、立项、研制、鉴定、评奖、存档”的怪圈,摆脱重科研成果获奖、轻实际应用的思想,技术干部们纷纷到部队一线找课题,围绕部队技术难题搞攻关。

  经过反复试验,刘志远申报的研究课题攻坚成功。专家鉴定,改造后的导弹发射架使用寿命延长4倍,解决了困扰部队多年的难题。

  并非专业科研单位何以连续多年拿奖?

  近年来,这个大队先后有100多项科研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95%以上成果转化为战斗力。并非专业科研单位,他们获得成功的奥秘是什么?

  “在强军实践的科技攻关路上,不能搞各自为战,必须加强团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大队政委张启明说,他们打破条块分割的专业界限,建立起多专业“模块化”组合,集体攻关一个个技术难题。

  在某型军械装备保障研究项目研制过程中,他们针对该型武器系统覆盖专业门类多的特点,成立涵盖导弹、雷达、火炮、光电等多种专业,老中青、高中初梯次配备的课题组,编制出系列维修大纲规范标准8类81套(册),研制系列维修设备工装11类80台(套),为全军开展该型高炮系统维修保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保障设备。

  前不久,总部赋予大队新型军械装备保障资源建设试点任务后,大队又率先在全军成立由火炮、雷达、导弹等8个专业20名专家骨干组成的联合修理机构,建立并启动“军民一体、军方主导、民为军用”的新装备维修保障运行模式,成为全军首家完成适配器研制和对接验收的单位。(孙从刚 孙家瑞 张世锋)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