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沈阳军区训练野战生存 半月冬训只发10天粮(图)

2014年01月24日 09:16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沈阳军区训练野战生存半月冬训只发10天粮(图)
雪野追踪

  ■10万余将士顶风冒雪挺进林海雪原

  ■10多个昼夜爬冰卧雪露宿荒郊野岭

  三九风雪漫天日,正是练兵好时节。连日来,沈阳军区10万余将士挺进林海雪原展开冬季训练,借助恶劣天候和陌生地域摆兵布阵,白山黑水间呈现出一幅热火朝天的练兵图景。

  冒着漫天的飞雪,记者一路踏访发现,今年冬训,沈阳军区各级突出野外露营、构工伪装、快速补给、抢救抢修等极寒条件下野战生存训练,有效提高了部队寒区实战能力。

  半个月冬训只发10天粮,冰天雪地里吃啥?

  冰天雪地,如何保障官兵吃饱吃好?这是某旅炊事班长张小明这几天最发愁的事:以前冬训生怕官兵吃不饱,主副食品带得很多。可今年,半个月冬训只发10天粮,咋够吃啊?

  “就是要让官兵多想想打起仗来咋吃饭。”该旅保障部部长董义成告诉记者,以往冬训,他们想方设法让官兵吃上热饭热菜,可真在冰天雪地打起仗来,能顿顿吃上热乎饭吗?

  往年一次冬训,他们就遭遇了尴尬:上级突然通知,不准生火做饭。满满几大车粮油摆在面前,官兵只能嚼干粮喝雪水。

  “吃饭也要符合打仗要求!”今年冬训,军区领导提出:各级既要抓好热食保障,更要按实战要求开展极端困难条件下的野战生存训练,各旅团至少要安排3天的野外无给养生存训练课目。

  这天清晨,霞光洒向雪野。经过一夜长途奔袭,某团三连20多名官兵身体疲惫,饥肠辘辘。开饭时间到了,只见他们掏出野战自热食品,抓了几把雪放在里面,一会就“噗噗”冒起了热气。几分钟后,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什锦炒饭、鱼香肉丝、红烧牛肉就“出锅”了。

  战场环境瞬息万变,不可能啥时都有速热野战食品。列兵李达告诉记者,冬训这几天,他跟着老兵用头盔煮玉米、用铁锹煎鸡蛋,甚至从老鼠洞里掏粮食。如今,该旅官兵人人都能在雪野觅食做饭。

  往年冬训,部队开进到哪儿,保障物资就精确送到哪儿。该师与全省150多家地方超市建立了后勤应急保障网络,只需轻敲键盘发出采购清单,距部队宿营地最近的超市就会及时保障。

  对此,某集团军军长高光辉心里早就画上问号:真要是打仗,道路桥梁被毁,这些物资还能送上来吗?

  记者看到,他的日记本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冬训,必须把难题设复杂。

  连续一周多的野外宿营,官兵该在哪里住?

  和炊事班长张小明比起来,工兵连连长刘绪明的心情大不一样。

  过去冬训,他最怕构筑工事:天寒地冻挖掩体,一镐下去一个白点儿。一次挖指挥所,他带着全连官兵足足奋战了3天,刨断了10多把锹镐,全连一大半人手上都磨出了血泡。

  如今,刘连长一点也不愁了。冬训进入第7天,连队接到构筑地下掩体的任务。只见他带领6名官兵,使用小电钻等简易辅助工具,一上午就完成了任务。

  “这还不是最厉害的!”说话间,刘连长掏出笔纸计算,指挥战士埋好炸药。一声闷响,地上炸出个深坑,简单清理泥土后,营指挥所就坐落在这里。

  寒区作战,宿营是生存的关键。据介绍,近年来,沈阳军区部队探索出30多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工的新招法,改变了以往费时费力的传统方法。

  为了让官兵在冰天雪地睡个暖和觉,汽车连连长王军将运输车车厢两侧加长并安装了车载床。官兵白天乘车行军能打仗,晚上休息展开能睡觉,利用电热装置还能取暖,战士们晚上睡觉再也不用当“团长”了。

  记者了解到,为保证严寒条件下住得暖,官兵们花了不少心思:煤油炉、太阳能取暖器、防寒取暖棚都派上了用场,宿营点内夜间温度几乎都达到了10℃左右。

  记者踏访几个地下掩体,还发现墙壁上涂了厚厚一层东西。战士们介绍说:这是聚氨酯,既能保温又能防热量辐射,还可以降低被“敌”红外侦察发现的几率。

  今年冬训宿营,军区要求部队尽量选择体积小、重量轻的新材料。记者注意到,不少地窨子的墙上地上都铺有酚醛泡沫板。过去常见的防潮气垫、羽绒睡袋都不见了。

  在冰封雪裹的宿营地,某集团军军长张学锋告诉记者,连续一周多的野外宿营,官兵都睡上了暖和觉。

  数九寒天打仗一旦负伤,伤员怎样抢救?

  走一路打一路,几场战斗下来,某旅卫生队队长吴峰忙得不可开交。

  只见他对一名“伤员”紧急包扎处置后,就近拖入一处弹坑。不一会儿,一辆全地形急救车就碾冰破雪飞奔而至。

  “茫茫雪野,你们是咋找到的?”见记者纳闷,卫生员张国强指着“伤员”身上一块小牌子说:“每个伤员身上都有智能芯片,用智能搜救手持机登陆伤员搜救系统,马上就能准确定位。”

  记者接过智能搜救手持机一看,只见上面不少亮点在闪烁。“这些亮点就是‘伤员’,轻触屏幕选定目标,就能指示方位,还能导航呢。”

  张国强告诉记者,芯片不仅能提供“伤员”方位,还能监测生命动态体征,各种信息一清二楚。

  数九寒天,气温已降至-34℃,记者不禁担心:这么冷的天气,伤员在冰雪地上躺一两个小时,还不得冻坏了?“不怕!有了它,在雪地里躺几个小时都没事。”张国强指着“伤员”身上的衣服说。

  原来,针对寒区作战需要,军区为部队配发了用双层航天材料制成的保温袋,可在伤员下肢、头部、躯干3个部位加装化学生热部件,一次加热可保持8个小时热度。果然,等我们找到一名“伤员”时,记者伸手进保温袋一摸,还温和着呢。

  “你们考虑得太细了!”听到记者赞叹,军区卫生部领导坦言:以往冬训卫勤保障,最多给官兵发点感冒药。如今,他们为让伤员在“黄金10分钟”内得到基本救治,给基层配发了旋压式止血带、自注射止痛针、急救止血敷贴等便携卫生装具,并研发了药液防冻箱、滑橇式担架、便携式拖运毯等寒区专用卫生装备。

  寒区维修难题多,装备“趴窝”了该咋办?

  这天上午,一场激战过后,电台里传来紧急呼叫:“两台坦克战损,请求维修!”

  数分钟过后,一辆维修车风驰电掣赶到现场。不到半小时,两台“趴窝”坦克就起死回生投入战斗。

  平时抢修都需要一两个小时,如今在-20℃的冰天雪地里,速度咋这么快?“雪地抢修,我们有绝招。”修理技师闫永峰说。

  闫永峰是全师有名的修理能手。他告诉记者,冰天雪地里,平时看似简单的故障也变得特别难排除,就连最基本的拧螺丝、焊元件都格外费劲……

  闫永峰的苦恼,正是沈阳军区各级装备部门关注解决的课题。近年来,他们针对寒区作战需要,积极探索出整装换件修理、器材成套供应、装备精细管理的寒区一体化抢修新模式。

  记者在某团冬训场看到:炮弹来袭,一门火炮高低机缓冲制动装置受损,只见修理骨干直接将整个制动装置换掉,维修起来一点儿也不费劲。

  某集团军后勤部领导告诉记者,简化了终端维修,却对零部件供应提出了更高要求。果然,记者在现场看到:3台给养车一线“战损”,急需10多套零部件。工程师孙泽发现没有库存零件,立即连线上网,从附近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维修网点提取了所需零部件。

  孙泽告诉记者,他们和“一汽”建立了车辆技术保障机制,部队执行任务时,“一汽”的维修网点可就近对部队车辆提供技术保障。如遇重大任务,地方人员还能编入修理分队实施全程伴随保障。

  军地携手整装换件,让寒区装备抢修能力大大提高。据介绍,冬训10多天来,某集团军千余台战车机动数百公里,“趴窝”车辆全部得到抢修,无一抛锚掉队。(记者 刘建伟 特约记者 杜善国 李大勇 刘德武)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