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漠河雷达兵斗极寒:春节前识破冒充民航“敌机”

2014年02月08日 08:13 来源:中国军网空军频道 参与互动(0)


雷达站官兵转动天线。李开强摄

  漠河,一个号称“神州北极”的地方。祖国雄鸡版图上,它居鸡冠之顶。在这里,-57℃,是最低气温;-5℃,是年平均气温;7个多月,是冬季的长度。

  大年初五一早,记者登上漠河雷达站的阵地,4名官兵正在合力转动硕大的雷达天线。站长马东平告诉记者,转天线,是极寒地区雷达兵独有的一项工作。最冷的3个多月里,室外温度低于-35℃,专供寒区的特种机油会因为太冷而变稠、甚至凝固。为防止憋坏雷达电机,官兵们总会一圈一圈地转动雷达天线,直到机油化开、天线灵活才能开机。

  指导员李佳宁说,我国拥有1080多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天空,每一个边防雷达站守望的都是一扇空中国门。

  值班室内,操纵班长李勇、记电员韦春松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显示屏,指尖灵活地游移在键盘间,他们正关注和记录着每一批空情。马东平介绍说,李勇是军区空军雷达操纵专业比武的冠军;韦春松的业务在全空军同行中都数得上,是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获得者,像这样的业务骨干,站里有好几个。

  雷达屏幕上,一个米粒大小月芽形的光点飞进来,其距离、高度、方位、俯仰角等数据,立即显示出来。“这是一架民航班机。”韦春松告诉记者。

  马东平说,在我们站,连义务兵训练的都是最高提纲,操纵员没有丢失过一个目标,记电员能够在几分钟内报出近百个位置点。只要有飞行物闯进来,没有什么能逃过这雷达天眼。

  近年来,站里注重设置各种复杂环境,历练保障硬功,不断提升实战背景下多目标探测、警戒和引导能力。春节前,上级组织多兵种检验性演练,在强大的电磁干扰下,“蓝军”超密集编队,并模拟民航班机电磁特征,妄图蒙混过关。他们通过对方一个极小的破绽看出端倪,确认“敌机”身份后,一边密切跟踪、一边向“红军”指挥所发出预警。

  “在漠河,要向让祖国的天眼牢牢地盯住这片天,与寒冷的战斗就不可避免。”雷达技师、三级军士长李佐鹏说。一旦雷达出现故障,无论白天黑夜、大风大雪,他总是要第一时间冲上雷达阵地。怕让风吹跑怀里得抱块大石头,手脚并用爬上冰冷的雷达天线,手往天线上一放就被冻得粘住……

  官兵们说,冷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值夜班犯困时,到室外一站,那冷,无论是谁,准叫他一个激灵、马上清醒。

  纵有千般寒,不忘融融暖。在漠河雷达站,每月为战士过一次集体生日是惯例;逢年过节,老兵替新兵值班是传统;战士遇到困难,干部忙得团团转是常事。全站官兵都会讲那个“千里背姜”的故事——那一年,老炊事班长蒋福根从老家湖南背着一麻袋生姜,辗转千里,历时三天三夜,赶回雷达站为战友们熬制驱寒的姜汤。

  暖暖的情,流淌在酷冷的漠河;暖暖的心,汇聚成忠于职守、献身使命的强大正能量。那一年,一场大火突袭大兴安岭,全站官兵“誓与阵地共存亡”,一边扑火,一边坚守岗位,确保了空中情报保障不间断,受到军委表彰。多年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始终把空情合格率定格在100%。

  白云有迹,天眼无痕。在祖国的最北端,他们正睁大警惕的眼睛,日夜守望着祖国的空中大门。(李开强)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