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77岁老军垦李庆堂:我是屯垦的一个兵

2014年04月09日 19: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77岁老军垦李庆堂:我是屯垦的一个兵
图为老军垦给大学生们做军垦文化精神讲座。 李江帆 摄
图为老军垦展示收藏的自行车。 李江帆 摄

  中新网阿拉尔4月8日电 (李江帆耿丹丹)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四团的一栋土坯房前,一位77岁的老人这样总结自己在塔里木军垦一线半个世纪的经历,“用几个词总结我的过去,我觉得是信念、诚实和扎根思想:信念就是一直坚信可以把这里建设的很好;诚实就是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扎根思想就更简单了,来到这里就要立地生根,开花结果。”这位老人叫李庆堂,19岁到新疆参加军垦建设,并且最终留在了这里,这批人在这里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老军垦”。

  军垦者的信念

  1956年,刚刚起步的共和国屯垦事业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招录支边青年,仅仅在河南西部地区就招录了近10万人,李庆堂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当时的塔里木,是一片大荒原,来的时候就给我发了两件劳动工具,一把斧头、一把坎土曼,都还是没有把子的,到了这里就挑直溜点的胡杨木砍下了做成把子,这才开始正常的生产。”

  从两件劳动工具开始,老人慢慢的打开了话匣子,跟我们谈起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情况。

  谈起住的,老人跟我们吟起了当时的打油诗,“房在地下三尺深,冬暖夏凉有点潮,下面顶着四根棍,上面铺着笈笈草”,这是说当时的住所地窝子(一种建于地下的简陋住宅)。“刚来的的时候,我们晚上睡觉,感觉有东西凉呼呼的爬到了身上,用手一拨拉,才发现是蛇,好多女同志都吓哭了,最后没办法就在铺下面铺上芨芨草,它带刺嘛,蛇就上不来了”,李庆堂给我们讲起地窝子里惊险的故事。

  谈起吃的,老人给我们讲起了令他难以忘记的“吃淀粉”的日子,这“淀粉”可不是普通的淀粉,而是将红柳、骆驼刺等沙漠植物掺上胡杨树碱高温熬煮,然后捣碎,经过层层过滤的残留物,吃了会导致消化不良和全身浮肿,老人说,即使这样,在1963年最困难的时候,这种东西都不能完全供应。

  即便如此,包括李庆堂在内的大批支边者依旧坚持在军垦一线,没有选择返乡离开,问起支持他留下的原因,老人说,“当时国家处在建设起步期,国家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还都是党员,只有坚持才能度过难关。”

  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老人经历了后来兵团撤销又恢复,团场连续多次行政变革。

  军垦者的军垦“博物馆”

  在李庆堂居住的土坯房前面,是一个小院子,在这个不大的院落里,堆满了他来到塔里木参加建设以来的很多老物件,有上世纪80年代的水壶,还有不同时期的镰刀,创业初期使用的老马灯,但最让人惊奇的是,竟然还保存了上世纪开发塔里木时的马车辕杆,他介绍说,这样的辕杆用整棵胡杨木制成,制成后的马车是当时团场运输的主要工具,一匹马在后边驾辕,三匹马在前面拉,叫做四套马车,最高载重一吨。

  在院子中,老军垦还向我们介绍了自己30年前的作品——“胡杨树嫁接新疆杨”,这样的树在李庆堂的小院子里有6棵,老人说一般的新疆杨长上20年就不行了,最后大家一起想办法,最后研究出在胡杨树截头嫁接新疆杨的办法,这种嫁接后的树,活上50年都不成问题。

  在老人居住的两间土坯房,我们看到了1956年进疆时配发的茶缸,这个茶缸已经破旧不堪,但老人说,这是自己快60年的老伙计了,现在虽然把子不在了,还有点漏水,但自己还要坚持用着。之后我们来到老军垦的卧室,厨房,又见到了不少的老物件,有30年胡杨菜墩、30年的木墩子板凳、30年的菜筐子、30年的老坛子等等等等。

  老军垦笑着说:“我就是生活仔细了点,一些老东西没有失散,如今回头看看这些东西都能想起不少的故事。”

  退休后做一名军垦文化的宣传兵

  1997年,李庆堂从政工岗位上退休以后,一直没能闲下来,这些年,他一直坚持在军垦文化传统教育的一线,给大家讲述塔里木建设史上的各种故事,给国家公务员讲、给在校大学生讲、给团场职工子女讲、给来这里采风的作家讲,同时也在默默的给自己在讲。

  “人总归是要有一种精神的,没有精神就什么也干不成”,2014年2月份,老军垦李庆堂在给十四团的大学生们做军垦文化精神讲座时,这句话重复了6遍。

  那一天,这位77岁的退休老军垦战士,从开发塔里木的大历史背景出发,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塔南干渠挖掘、十四团建团等历史事件为线索,穿插讲述了第一批军垦人如何斗风沙、斗饥饿建立屯垦事业的感人故事。大量的鲜活事例,让参加报告会的大学生们对“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团结奉献、力争上游”塔里木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些如今看起来很不可思议的故事,在这位老军垦颇为硬朗的语调和略显幽默的语句中显得如此的平常,那一天,这位已经77岁高龄的老军垦,身着一身老军装,佩戴党徽,精神饱满的在主席台上连续讲了2小时15分钟。

  老人说:“这些事情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退休以后更是一闲了就想,自然而然的就记的很牢了”。

  日常生活中,老人十分喜欢读书看报,在那张老旧的书桌上,总是放着一支笔、一个小本子和一副老花镜。

  老军垦说,自己经历的这段历史,是一段军垦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这期间经历了很多的事,现在的人不知道,也没有经历过,就更谈不上真正了解我们的军垦事业,他晚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更多的去给大家讲讲这些故事。

  采访中,老人的一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了解过去,就走不好当下,更谈不上走好未来”。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