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济南军区某团海防一连:这里有我 屈辱不会再现

2014年04月10日 10:35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一连官兵在甲午战场刘公岛海岸苦练杀敌本领。   胡盛达摄

  1894年的甲午刘公岛之战成为北洋水师的“绝唱”,十几艘军舰或降或沉无一幸免,提督以下数千名官兵埋骨沙场。耻辱的失败带来的是无尽苦难和屈辱:中日两国攻守异势,东亚格局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中华民族多承受了数十载苦难。

  2014年初春的一天晚上,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实兵对抗演练正在刘公岛紧张进行。济南军区某海防团海防一连十几名全副武装的迷彩身影,以特种兵的动作干净利落地将他们全部歼灭或擒获,一场漂亮的歼灭战完美收关。

  一个海防连队能把特战技能运用的如此娴熟,就是基于不让耻辱重现的使命意识。走进海防一连营区,以甲午战争和精武强兵为主题的文化氛围,交相辉映,让人时时都有一种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忠魂碑、古炮台和甲午战纪念馆,刘公岛上屈辱历史,催生了年轻官兵们的报国志,激发了他们的习武情,鞭策着每一个人奋力前冲。 

  锐意创新屡创新佳绩

  当年北洋水军固步自封,导致全军覆没。今日,海防一连牢记历史教训,开动脑筋,与时俱进,善谋致胜之策。

  一连掀起研究训练、革新器材的热潮,始于连长张茂春的一次演示教学。他创新操作手法,仅用不到35秒就完成了一项训练内容,震惊了在场的官兵们。团队1分16秒的纪录已多年未破,他一来就让人大开眼界。

  偏训漏训一直是困扰部队训练质效的老大难问题,常常是新兵专业训练还没结束,共同课目已忘得差不多了,抽时间训练又影响进度。这个问题去年初,终于找到了解决之道——循环训练法。

  所谓“循环训练法”,其实就是一张按纲施训调控表。这张调控表以月为单位,将训练内容区分为日训、周训、月训三类,打破以往连队同练一个课目的组训模式。在同一训练场上,多单元多课目同时展开,官兵就像走在流水线上一样,逐个单元逐个课目循环轮训。循环训练法的创造,有效解决了因场地、器材少出现的人员扎堆、消极等训问题,有限的装备器材也发挥出了最大效益。实行循环训练法以来,全连官兵人人实现了“一专多能”。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迫近,一连官兵如同开足马力的战舰,在信息化的海洋中破浪前行。连队开设信息化知识夜校,为每名官兵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定期开展“电脑小博士”擂台赛、“信息化尖兵”比武、网络攻防对抗等活动。2011年,上级为连队配发一批信息化装备,为尽快使新装备发挥作战效能,连队制定了“参数一口清、性能问不倒、问题一摸准、操作零差错、设备无故障”的岗位练兵目标,培养了一批信息化建设的“小能人”,连队“远处能警、近处能控、全域能通”的能力得到提升。他们结合海防视频监控系统操作使用,研究提出的“优化侦观平台、简化操作程序、提升传输效率”改进建议,还得到了总部专家的充分肯定。

  创新创佳绩。近年来,连队连续15年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在团以上比武竞赛中夺得50个冠军,30人创(破)训练纪录,涌现出了一大批训练尖子的专业技术能手。

  瞄准战场练实战硬功

  去年3月初,全军爱军精武标兵、扬威国际赛场的张茂春调到了连里担任副连长。几名训练尖子纷纷要求与之切磋。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展开对抗之后,6名“高手”败下阵来。

  凭枪法,6名战士个个都是“神枪手”,为什么到实战中就败得那么惨呢?一个问号让官兵们展开了讨论。

  时任一连连长李健和大家找到了原因。过去,米数、秒数、环数一直是评价官兵能力素质的硬指标,虽然现在已经弱化了它的地位,但这些指标在官兵的心目中依然有分量,习惯性思维也拉开了战士们与战场之间的距离。

  这一看一问,看出了差距,问出了走向未来战场的路径。演兵场上,“假如敌人潜入我驻地实施侦察、爆破和袭扰,我们该怎么办?”“这样做能不能歼灭敌人?”……瞄着实战查问题谋打赢,实战化训练高潮渐起。

  刘公岛上重要目标较多,遭受敌特种作战的概率大,一旦遭遇敌袭扰,传统的防御手段根本无法与之对抗。为此,他们大胆提出了“特战对特战”的作战构想。连队成立特战小组,根据可能遭受的特种作战威胁以及作战样式,选择了擒拿格斗、特种射击、目标指示和巡逻隐蔽等课目展开训练。

  细节决定胜败,一个胜利之师,必定是把细节雕琢到完美的精确之师。海防一连大胆学习借鉴优秀的射击训练方法,不仅在内容上增加了快速射击、计时射击等6个课目,在场地设置上,他们把那些与实战不符的标识牌和保障人员“请”出训练场,在射击区域内布置了各种地物,就连靶位也是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岛虽小,视野不能小。一连的官兵不仅把自己手中的武器装备捣鼓的很熟练,还把目光投向世界,经常分析周边形势,寻找破敌之策。张茂春说:“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我们针对战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建立战备数据库,完善战备方案。”新式运输工具的出现,使战场之敌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大幅增加。为应对挑战,连队官兵集智攻关,研究出“环形配置、机动歼敌”的打法。他们将火炮等主战装备一半配置在阵地、坑道等防御外圈,应对各方向可能面对的威胁,指挥班、特战班和一半武器装备作为机动打击力量,随时支援重点作战方向。

  “战争在什么时候打响、以什么方式进行是不确定的,你早一秒出动就多一份胜算!”排长李骞说,他们根据驻岛实际,连队将战备物资长期布置于炮阵地和坑道中,确保一有情况,能立即进入战斗状态。为提高守岛控海能力,他们整修了炮兵、防空兵专业训练场和战备坑道,扩建了战备道路,完善了战术训练场、射击训练场,保障了实战化战备、训练需求,连队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不断增强。

  无畏惧锤炼铁血精神

  “甲午海战虽是清军惨败,但其中的一些战斗细节仍值得反思。刘公岛南面的日岛面积仅有不到0.01平方公里,驻守的30余名水兵用8门火炮抵抗住了日本舰队25只舰数百门速射炮的轮番围攻。激战8天,守岛士兵击退日军海陆军多次进攻,使日军未能向威海湾前进一步。这就是以少抗多的典型战例,充分说明只要我们有敢打必胜的信心,不畏战、不怯战,再强大的敌人也不是我们的对手。”

  战斗精神培育的大课上,连队指导员万伟的一段话引来官兵热烈的掌声。战争年代,我军就是以敢于“刺刀见红”威震敌胆。虽然,如今“刺刀见红”的战争模式渐行渐远,但敢于亮剑、勇于牺牲的铁血精神永不过时。

  张茂春刚调入海防一连时,就提议恢复刺杀操训练。他认为,面对面练习拼刺刀,不仅仅提高的是技术,更是提升了战士们的胆量和勇气。如今,这样的捉对厮杀,几乎每天都在一连上演,在战士逼视对方的眼神里,能看到一团跳跃的火焰。

  为锻炼官兵的意志品质,他们经常将官兵全员拉到野外。训练昼夜连续实施,险难课目轮番上演,孤岛生存训练持续展开,让官兵在经受心理和生理的极限考验中,锤炼官兵“英勇顽强、能打胜仗”的过硬作风。

  海防团团长杨伟峰是一个很苛刻的人,并且喜欢“挑事”。去年底,老兵复退不久,他就组织3个营的训练尖子进行比武对抗。海防一连和摩步连同属一营,本应共同组建成一支参赛队伍,但是杨伟峰却指示海防一连全员参加,摩步连的尖子加强到其他营。

  消息传来,大家不免有些担忧,因为很多骨干在新兵连,剩下的大多数是刚进入第二年的“老兵”,万一比不过怎么办。

  “狭路相逢勇者胜,拼了!”连长张茂春简短的动员让人热血沸腾,官兵在随后的比赛中奋勇拼搏,打败了3支由各营训练尖子组成的“明星队”。这次对抗,不仅增强了海防一连官兵的信心,更鼓舞了大家的士气,钻打赢、练打胜的信心和勇气空前高涨。

  “‘三位一体’多样化的战斗精神培育模式,锻造出一连官兵钢铁般的意志,英勇顽强不拍牺牲的英雄气概,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拼命劲头,面对强敌敢亮剑的雄风气质。”山东省威海军分区政委曹元怀谈起一连来,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通讯员 熊永岭 马绍惠 记者 席锋宇)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