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机务老兵“守护”歼十11年:曾经一切从零学起

2014年04月30日 09:40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机务老兵“守护”歼十11年:曾经一切从零学起
图:姚飞正在检查飞机的电子设备 李 斌摄

  清晨时分,北空航空兵某师外场停机坪上,一排歼十战机威武列阵,机务人员正在进行起飞前的最后准备。

  在新任电子师罗旭蒙保障的战机前,一个身材敦实的黑脸汉子停下脚步问:飞机通电后是什么状态?航电是否正常……当所有问题问完,并得到满意的回答后,他才放心地点了点头。

  他叫姚飞,北空航空兵某师装备部电子主任,一名保障歼十战机11年的机务老兵,也是记者此行采访的对象。

  “航电保障领域涉及通信、导航、雷达、电抗等软硬件系统,是战机的电子‘保姆’,地位作用十分重要。”初次见面,记者就从姚飞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赶上了中国空军快速发展的时代。”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眼镜,姚飞指着眼前的歼十战机告诉记者,他和这位“老伙计”几乎同时到部队报到。

  2003年,姚飞从军校毕业后到了空军某飞训基地,成为航空机务战线的一名电子师。当时,空军第一批歼十战机刚落户该基地。看到直刺苍穹的战鹰,一种使命感在姚飞的心中油然而生:一定要为歼十战机尽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新机改装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工作中时常遇到难题。”回忆那段时光,姚飞说本领恐慌的冲击太强烈了。作为中国空军一款新型战机,歼十集成了大量前沿的高新技术,姚飞几乎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学习。

  为了早日胜任本职岗位,他一头扎进了歼十战机的航电领域,看原理、背规程、抄线路、练操作,如饥似渴地深钻细研,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向厂方专家学习,直到搞懂弄通为止。同时,他采取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阶段式”学习方法,找来《维护工卡》《技术说明书》《使用维护手册》等资料逐一攻关,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不久,作为歼十战机机务领域的“种子”选手,姚飞调任首个改装歼十战机的成空航空兵某团,参加新机改装任务。在此期间,他编写出《歼十飞机电子专业维护规程》,为团队培养了一大批机务保障的明白人。

  随着歼十战机全面列装,姚飞的“航程”也在不断延伸。2008年,他又受命来到北空航空兵某师参加新机改装,在新岗位上大展身手——

  那年,师里接收了一套综合自动检测设备。该设备虽然功能强大,却要求维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数十个通用设备的操作方法,熟悉专业测试语言,了解某总线协议、某数据传输协议、某测量系统功用和各设备软件的操作,不少官兵因此望而生畏。时任修理厂电子队队长的姚飞却不信“邪”,他先后钻研了数十本各类通用检测设备书籍,编写出近千页的《某型设备使用操作规范》,大大简化了该设备的操作流程。

  去年,姚飞被派到某研究所学习一项新技术。由于研究所有规定,资料一律只许现场查阅,禁止复印和外借。70多天时间里,他白天认真学习,晚上整理消化,记下了几大本笔记。回到部队后,他编写的操作规范涵盖了多项试验的操作方法和检验标准。与此同时,他还主持组建了空军航空兵部队的第一个研究此新技术的实验室,使设备故障率降低了30%。

  记者了解到,姚飞先后在《航空维修》《空军装备》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3项科研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歼十飞机惯导部件重要参数采集装置》获空军武器装备技术革新奖,个人因此成为歼十战机的航电专家。

  “当好‘保姆’亦风流!”采访作别时,姚飞深情遥望一架架腾空而起的战机感慨地说。(张天润 张清洪 本报记者 李建文)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