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孙子兵法全球行:《孙子》成全球外交家的谈判手册

2014年05月28日 08: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图为海外学者聚会苏州穹窿山倡导维护世界和平

图为海外学者聚会苏州穹窿山倡导维护世界和平

  中新网苏州5月28日电(记者 韩胜宝)21世纪是谈判代替战争的世纪,而《孙子兵法》是外交家的谈判手册。今后无论个人或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而是要“兼善天下”。台湾经济学界元老级人物的于宗先博士认为,21世纪我们所面临的经济全球化挑战,不是一场“伐兵”的战争,而是一场空前的“伐谋”、“伐交”的经济大战略,也是智慧大战略,是运用孙子智慧的大检阅。

  在台湾,有不少研究孙子与谈判的高手,刘必荣就是其中一个。现任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刘必荣,任台北谈判研究发展协会理事长,是目前台湾最权威的谈判学教授,谈判专著超过10本。他主持过谈判训练的有微软、摩托罗拉、惠普、戴尔、麦当劳、肯德基、中国信托等知名企业。而《孙子兵法》与谈判谋略是刘必荣的“拳头产品”,他汲取孙子的智慧,把西方的正统谈判理论与东方的传统兵学完美结合,巧妙地运用在谈判桌上,运用到在今日企业的经营合作上,活学活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编辑方鹏程曾随海基会代表团,亲身了解两岸会谈的情形,观察两岸谈判的说服策略与技巧,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感觉大陆谈判有一套,无论是国际谈判还是两岸谈判,都游刃有余。他说,《孙子兵法》、《鬼谷子》,这两部古典书籍,都是谈判的经典,充满中国人的智慧与谋略。孙子主张“伐交”即谈判,鬼谷子的两个弟子苏秦和张仪是倡导纵横的外交家。他还研究周恩来的谈判艺术,并将两岸谈判与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出版了《孙子:谈判说服的策略》、《鬼谷子:谈判说服的艺术》等书。

  曾在韩国国防战略研究院供职的一位兵法研究专家评价说,《孙子兵法》其精深的谋略思想在外交活动中有着极高的使用价值,已成为众多国家为实现其对外政策,在各种外交活动中所采用的智谋和策略,尤其是正在被一些国家的政府首脑运用。“不战而胜”的外交战略曾对里根和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产生重大影响,也是布什提出的“超越遏制”战略的直接思想来源。如今,许多美国政要都能够熟练地运用《孙子兵法》中的名句,来评论政府的外交策略和外交活动。

  在西方,同样有一批研究孙子与谈判的专家。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亚洲部主任瓦莱丽·妮凯表示,中国孙子研究学者发表了一篇题为“孙子的伐交思想与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文章,将“伐交”解释为“用外交取胜”。外交与取胜这两个词使人想到了孙子的另一思想――不战而胜。据媒体披露,法国外交部危机中心也研究孙子。该危机中心负责人称,我建议危机中心的工作人员多看看《孙子兵法》,它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本书,我知道在战术方面,领先的是中国人。

  意大利重建共产党国际部长法比奥·阿马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孙子兵法》整个世界都在应用,已成为世界时尚,孙子和平不战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潮流。他认为,在国际交往、政党交流中,非常需要孙子的“伐交”思想。解决国际争端最有效的办法是谈判。

  德国克隆大学汉学家、最新德语版《孙子》译者吕福克说,孙子强调不是非要打仗,要善用谋略减少流血,通过伐交和平共处,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要看到战争的后果,看到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尽可能避免战争,把战争的灾难降到最低程度。如果谁读懂了这一点,就真正理解了孙子的精髓。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美籍华人许巴莱认为,运用《孙子兵法》处理危机,靠的不是武力,而是智慧。运用谋略和谈判,保持各国互相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避免动辄发动战争,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是防止和避免恐怖活动滋生和蔓延的有效途径。

  孙子理念有助于全世界和平外交,也有助于全人类的和平与稳定,这个理念被世界普遍接受。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引用《孙子兵法》谈中国外交“软”与“硬”时说,中国外交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积极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中国外交既讲原则,又讲策略。我们的古人早就悟出这个道理,《孙子兵法》上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是古人的智慧,仍具有现实意义。“不能说动刀动枪就是硬,谈判磋商就是软”。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