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八路的精神遗产:旧车用17年 立遗言死后不立碑

2014年06月18日 10:34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清明节,滇西怒江江水汹涌地拍打着江岸。远处山涧里腾起的云雾,像一朵朵小白花编织成一束束花环。

  “爸爸,您一路走好!”李金桥的子女们站在怒江边上,按照李金桥的遗愿,轻轻地捧起他的骨灰,缓缓撒入江中。

  李金桥曾任云南省军区司令员,他12岁投身革命,如今他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被镌刻在云岭大地上!

  生前,他的房子越住越小,并立下遗言,死后不立碑——

  “不要浪费公家的每一分钱”

  “追悼会一切从简,不立碑,不占用故乡的一寸土地。”这是李金桥的遗愿。

  看到一些人生前购买豪华墓地,李金桥说:“人都走了,还占国家的土地,有什么用?”李金桥逝世前一再叮嘱:“不要浪费公家的每一分钱。”李金桥去世后,开追悼会时,昆明某殡仪馆按照标准拟制了一份清单。李金桥的家人遵照李金桥的遗嘱,反复简化追悼会程序和仪式,最后将丧葬费节约了60%。就连给遗体化妆的化妆费360元也节省了下来,由他的两个女儿亲自化妆。

  李金桥一生勤俭,他家里的家具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古董。一把塑料梳子,他用了20多年。每次出远门坐飞机,他都坚持坐经济舱。有人告诉他坐头等舱也能报销,他却说:“不行,花那么多钱,又给国家增添负担!”

  离休后,得知单位住房紧张,李金桥主动把房子让出来,搬进旧房子里。单位多次提出帮他修缮,他拒绝说:“只要能落脚,够住就行。”

  病情稍有好转就急着出院,一辆旧车用了17年——

  “不仅要知足,还要感恩”

  离休后,李金桥带着老伴到疗养院疗养过两次。一次是1985年6月照顾病中的二女儿李晓静;一次是1999年5月,因家里屋顶坍塌,地板下陷。

  “不仅要知足,还要感恩。没有党,哪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李金桥常常这样开导家人。

  李金桥每次病重,他不让任何人通知单位护理,自己悄悄住进医院。每次用药前,他都会拿着药问护士多少钱,能不用贵重的药他坚决不用。病情刚一好转,他就主动要求出院。他说:“花国家的钱心疼。”退休后,省军区给他配了一辆红旗牌轿车,这车一用就是17年。

  见有的老干部陆续换上新车,驾驶员谢志强说:“您乘的车每个月都要修,能否向组织汇报一下,也换一辆车。”

  “车子只是代步工具,能用就可以了。”李金桥说。后来,组织上给他换车,也被他挡了回去。

  女儿评职称、调换岗位,他只字不提。儿子在内地工作,他把儿子调往边防和前线——

  “党员要给党增辉,不能给党抹黑”

  “要让爸爸给我们开口说话,不可能。”李金桥的大女儿李海黎说。

  李海黎曾在某部队医院工作,2007年评定副主任医师职称时,因单位名额受限,一直未能如愿。

  “让你爸跟上级领导打个招呼吧,说一声就管用。”有人劝李海黎。“这事找我爸,甭想。”李海黎说。

  李金桥不仅不为子女开口说话,还不准子女背着他拉关系,否则他翻脸不认人。

  1981年,为方便照顾父母,儿子李宁曾想从国防科工委的一个基地调回昆明。时任某集团军副军长的李金桥却把他调到了云南边防某部,并反复告诫他:“要跟其他官兵一样,不能因为你是我的儿子讲特殊。”1984年6月,李金桥又把他调往炮火硝烟的云南老山前线。第二年4月,单位推荐担任尖刀连指导员的李宁立功,也被他卡了下来。对此,儿子李宁毫无怨言。如今,在李金桥的影响下,李宁坚持每年献血,已经累计献血近5000ml。他说:“我为父亲感到光荣,更要像父亲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朱发江 孙启元 本报特约通讯员 江彦军)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