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媒臆测中日军机相撞:安倍凌晨3点求救奥巴马

2014年06月23日 08:38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日本F-15携弹抵近跟踪中国军机(组图)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6月21日文章臆想中国与日本在2015年3月1日发生军机相撞事件,而且冲突逐步升级,两国最终因钓鱼岛发生战争,而且安倍晋三依据美日安保条约向美国寻求援助。文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未必会出兵帮助日本。文章指出,美国必须再平衡其对亚洲的外交政策,华盛顿当然应该帮助美国的盟国,但如果美国没有人员伤亡或直接入侵条约盟国,很难在不久的将来看到美国总统介入这种冲突。

  这是2015年3月1日,东京和北京之间发生了以前决不会想到的事件:在过去几个月里,中国已开始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周边海域展开日常非海军巡逻。北京甚至派解放军海军资产进入钓鱼岛12英里禁区之内,其航母辽宁舰今年2月甚至曾在距钓鱼岛仅有50英里远的海域演习。3月1日,钓鱼岛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在钓鱼岛西部仅10英里的地方,两架中国苏-27战机近距离观察一架日本P-3“猎户座”侦察机,二者相距仅25英尺。这种距离令日本飞行员非常紧张,对侦察机的控制出现微小失误,导弹日本侦察机与其中一架中国战机相撞。两架军机都坠入海洋,没有生还者。

  接下来,中日双方开始相互指责。北京谴责日本飞行员侵犯中国领空,进入中国防空识别区。日本则指责中国飞行员行动鲁莽,导致双方军机相距过近。两国媒体扇动了国内民众的爱国主义情绪。72小时后,20名中国爱国人士在夜色的掩护下在一个纠纷岛屿登陆。传言北京政府知道此事,但并未加阻止。日方向该岛派出一支小规模海军特遣部队,目标是:驱逐这些中国人。

  北京威胁称,如果这些中国人受到伤害,就会使用武力。在日本海军特遣部队进入钓鱼岛20英里内时,一架中国歼-10战机盘旋而至。在第二次进入一艘日本驱逐舰危险距离内时,日本驱逐舰出于自卫击落了这架中国战机。

  数小时后,就在日军开始从钓鱼岛上驱逐中国爱国人士时,北京发射了警告性攻击,一枚东风-21D“航母杀手”导弹击中了日本特遣部队仅十英里的海域。日本不受威胁,继续前进。中国人认为自己除升级冲突之外别无选择,针对日本特遣部队发动了大规模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饱和攻击。三艘日本军舰被击中,造成日本官兵严重伤亡。此事引发全球媒体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紧急致电奥巴马总统,正式请求美国按照两国安保条约提供帮助——这个凌晨3点打来的电话,没有一个总统会希望收到。亚洲爆发战争似乎迫在眉睫。

  幸运的是,上文所提情况是虚构的,但也令人紧张不已。奥巴马政府已经开始向亚洲转移重心,该战略的一个方面就是巩固华盛顿对其亚太盟国的安全承诺,而这有可能会使美国付出鲜血与财富的代价。在最近的访日之行中,奥巴马首次宣布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此前其他美国高级官员也曾做出这样的声明。

  正如上文所述,一场中日冲突可能会因最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开始。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奥巴马总统会怎么做?奥巴马会让美国官兵为保护美国人甚至无法在地图上找到的钓鱼岛献出生命吗?考虑到奥巴马的政治资本有限,执政时间仅剩下两年半,他会介入这场被许多人认为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冲突吗?另外,如果中国没有明确入侵钓鱼岛,奥巴马会无条件的支持日本吗?或者,美国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支援日本?

  虽然美国的确关注亚太地区,但美国可能无意采取军事行动,即便是对条约盟国。假设奥巴马会介入上文提到的中日冲突,那么普通美国民众会做何反应?如果说大多数美国人不支持美国在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那么他们会支持在钓鱼岛或仁爱礁或亚太任何其他有争议岛礁发生的战争吗?很明显,如果亚太地区现状发生冲突,美国的国家利益就会受到威胁。不过,在媒体传播迅速、社会媒体狂热的年代,美国人就要做好为钓鱼岛而死的的准备吗?

  对此,文章认为,美国必须再平衡其对亚洲的外交政策,华盛顿当然应该帮助美国的盟国,但如果美国没有人员伤亡或直接入侵条约盟国,很难在不久的将来看到美国总统介入这种冲突。很显然,这并不是投票赞成美国以任何方式或形式放弃其亚洲盟友。

  文章进一步解释说,目前的亚太乃至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国际秩序值得维护。美国的繁荣和安全以二战后华盛顿及其盟友建立的国际秩序为基础。如果这种国际秩序被推翻,美国就会发现自己身处一个更不安全、不稳定的国际环境当中。然而,华盛顿的亚太盟国必须理解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局限性。没有这种理解,在危机爆发时,亚洲国家可能会措手不及。(知远)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