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渡河桥梁专家讲述军桥飞架:降伏天堑“水上蛟龙”(3)

2014年06月26日 10:33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美军伊战浮桥应急架设

外军带式舟桥改进升级

  科学探秘

  管窥“桥”基因

  桥,大家并不陌生。早在数万年前,自然界已经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梁,如自然侵蚀而成的石拱桥,两岸藤萝纠结构成的悬空桥等。后来,人类从天然桥得到启示,在小河上架起一根木头,或用石块垫起一个个高出水面的石磴,这些“独木桥”“墩子桥”便成为人类建造桥梁的雏形。

  随着时代进步和道路交通发展,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木质桥由于质松易腐,强度与长度均有诸多限制,逐渐被石桥取代。如1400年前建于隋朝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桥之一。1779年,英国人建造了享誉世界的第一座铁桥。二战后期,高强度钢材出炉并被迅速用于桥梁建设中。

  与桥的建造工艺相伴,其功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最初的服务生产生活,到运用于军事目的;从克服小河沟壑到跨越大江大河;从“一桥飞架南北”到现代化“立交枢纽”,桥梁建造展示出独特的靓丽风景。

  赤壁之战中,曹操将战船首尾以铁索相连,使人马在船上如履平地,成为早期浮桥作战的影子。在经历了木、石、铁、钢、铝合金等变迁后,新型复合材料出现,为舟桥发展展示出广阔的前景。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如何伴随主战部队力克水障,让军桥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各国兵家的孜孜探索与追求。(徐 进 蔡正宇 本报特约通讯员 陶佑林)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