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武警云南总队第二支队官兵抗震救灾:拼命抢命

2014年08月22日 10:4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鲁甸地震发生后,震中龙头山镇道路中断、通讯一时瘫痪。接到抗震救灾命令后,支队600名官兵昼夜兼程奔赴鲁甸。

  克服万险,挺进震中

  部队从昆明机动至鲁甸县境内,由于山体大面积塌方,道路严重损毁,车辆无法通行。时值深夜,暴雨如注、余震不断,上面有随时都可能坍塌的巨石,脚下是仍在涌动的泥石流,身旁是不见底的陡峭沟坎,处处危机四伏。全体官兵抱着“早到一分钟,群众就多一线生的希望”的决心,以舍我取谁的英勇气概和“下刀子也要挺进震中”的大无畏精神强行徒步开进,每人肩扛25公斤多的专业救援装备翻高山、涉溪流、躲飞石、过险滩。

  在行至沙坝镇一段600多米长的高危地段时,路基全部塌陷,成片飞石不停地从山上坠落,聚集的兄弟部队和当地群众纷纷劝阻官兵不要前行。为尽快赶到震中,官兵10人一组,趁余震间隙小群快速冲越而过。负责抬运发电机装备的四人小组成员蒋怀军被飞石划伤手臂,鲜血直流,他硬是一声没吭,咬牙和战友一道将装备运送过危险路段,当战友发现被鲜血染红的袖子时,他却笑笑说:“这没什么,包扎一下就行,不能因为我一个人耽误了进度,装备早到一分钟,说不定就能多救一个人”。

  路途中,官兵遭遇余震近100次、飞石袭击20余次、泥石流和山体滑坡10余次,20余名官兵身体被砸伤、刮伤,许多战士脚上磨起了血泡,但始终没有一人退缩,成为率先到达震中龙头山镇的专业救援队伍。

  争分夺秒,拼命抢命

  二支队救援官兵8月4日凌晨4点到达鲁甸震中后,官兵在没进一口热食、极度饥饿疲劳的情况下,主动要求到地形复杂受灾严重的镇政府一带搜救群众,展开救援。当5个小分队100名官兵出现在灾区群众眼前时,在场群众忍不住流泪高呼:“武警来了、武警来了,我们的救星来了!”在此后的72小时黄金抢救期中,官兵们视群众生命高于一切,顾不上吃饭,连续5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争分夺秒,展开营救行动。

  拼着命,为抢命。“我的父母亲被掩埋了”“我的女儿就埋在这附近”“求你们救救她们,救救她们!”面对人民群众无助的眼神,救援官兵的操控着雷达生命探测仪,在废墟的下侧1.2米深处发现强烈的生命信号。震后,龙泉村老街子社整条街被夷为平地,分不清哪里是楼房,不知哪里埋压着人,各组救援人员望着偌大废墟无处下手。官兵提着10公斤的探测仪,按照当地群众的指引,飞奔在废墟上,对掩埋人员进行准确定位,连续3个昼夜未合眼,第一时间找到生命源58处,为救援队伍抢救生命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

  在震后的龙泉村,每个救援人员都恨不得有三头六臂,多挖出几个被埋的群众。下士班长胡一飞带领10名官兵,为抢救老街子社101号3名被困废墟下21小时的群众,不顾余震频发、周围危房随时可能坍塌的危险,跪在废墟上锹挖手刨,膝盖跪肿了、虎口震裂了、十指磨破了全然不顾,经过2小时连续奋战,官兵终于凿开一个40厘米见方的洞口,由上等兵张志豪倒挂进去查看情况,并最终在同一地点、不同楼层连续挖出3名被掩埋人员。

  8月份的龙头山灾区,气候异常炎热,地面温度平均在37℃以上,中队官兵忍受连续作战的劳累和气候环境的恶劣,全力搜救、转送伤病员和清理遇难人员及重要物资。为了在黄金时间里搜救被困群众,救援队长邹勇带领官兵不分昼夜转战救灾现场,顾不上喝一口水,啃一口干粮,超极限、超负荷的工作。特别是在用不上器材的邮电所附近危险区域,大家就靠双手扒砖块、抬盖板、清废墟,有的手掌被钢筋戳破,有的大腿被预制板砸伤,却没有一人退缩,先后抢救出4名幸存者,安全转移160多名群众。

  8月5日,紧急救援仍在进行。救援中队代理排长张钵带领救援小组在龙泉村邮电所附近挖出一位遇难的小女孩遗体时,已经连续奋战了48个小时,但小女孩的右臂不知压在了废墟的何处。小女孩白发苍苍的爷爷说,“小伙子们,能不能再找找我孙女的手臂,让她完整的跟我们告别吧”。此时已经是晚上8点,救援小组10名战士又饿又累,但是为了老爷爷不留遗憾,张钵带着救援小组又连续奋战了5个小时,直到凌晨1点才把小女孩的手臂找到。

  在鲁甸灾区连续奋战12个日夜后,永善“8.17”地震的消息又传来,二支队的150名官兵机动在增援的路上。

  8月17日15时许,联合指挥部传来命令,“二支队,你们兵分三路向水竹、黄华、马楠开进。”

  车子在黑夜中摸索着前进,井务公路红石岩路段,右边百米悬崖下,翻滚的金沙江若隐若现,左边岩石峭壁上不时有洪水形成的瀑布拍打着车顶,让人心惊肉跳。经过5个小时的夜行军,董支队长带领50名官兵到达水竹中学,这是第一支进入永善灾区的救援队伍。

  8月18日7时许,大雨像瓢泼般倾泻而下,黄河村民小组告急:道路塌方多处,多辆车被困,随时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急需救援。

  “同志们,穿上雨衣,出发。”脚下的稀泥一踩就滑出去两三米,雨中的雾气让视线变得模糊,也给行军带来了很大麻烦。3小时徒步行军后,救援队伍终于来到了塌方路段。

  在昭通“8·03”、“8.17”抗震救灾中,支队官兵闻令而动,连续作战,不怕牺牲,第一时间挺近震中,抢救被掩埋群众3人,挖出遇难者尸体23具,紧急转移伤病员38人、受灾群众1000余人,搭建帐篷和简易房1817顶(间),运送救灾物资600余吨,拆除危房287间,清理废墟5万余立方米,挖掘现金25万多元,存折120张计67万元,为取得抗震救灾阶段性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