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四军战神彭雪枫:重创日伪军击毁坦克轰炸机

2014年09月11日 08:52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彭雪枫像

  彭雪枫将军铜像。本报特约记者 魏联军摄

  写在前面的话

  9月11日,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彭雪枫英勇殉国70周年纪念日。彭雪枫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新四军高级将领之一,被毛泽东、朱德等誉为“共产党人好榜样”。1988年10月,中央军委确定彭雪枫为我军33名军事家之一。我们谨以此文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从那段悲壮激昂的英雄故事中汲取前行力量,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自觉肩负历史重任。

  这片被豫东老百姓称为“英雄地”的地方——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在中国地理版图上并不显眼。而在中国抗战恢弘的英雄谱系里,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价值坐标。

  9月6日,记者驱车赶赴夏邑县八里庄时,临近中秋佳节。

  彭雪枫将军纪念馆坐落在八里庄中间。附近田间地头,瓜果飘香,玉米金黄,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彭雪枫将军的战斗岁月与九月紧密相连!”彭雪枫将军纪念馆馆长程利国感言,1907年9月9日,他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19岁那年9月,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9月,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河南确山竹沟镇誓师抗日,挺进豫东;1941年9月,在江苏泗洪半城镇与林颖喜结良缘;1944年9月11日,在夏邑县八里庄的战斗中不幸英勇牺牲。

  播 种

  ——“小延安”点燃燎原星火

  一路追寻彭雪枫抗战足迹,记者来到了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馆长鲁金亮告诉记者,1938年2月,为执行党中央、毛主席提出的开展豫西敌后游击战争的计划,彭雪枫从山西来到竹沟,担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兼统战委员会主任,筹划中原敌后抗日工作。

  整编游击队、扩大抗日力量,短短几个月时间,彭雪枫就把军事和统战工作搞得红红火火。“孤山冲,山重重,冲里来了彭雪枫,穷人穷,骨头硬,要跟雪枫闹革命……”确山县瓦岗镇89岁的王振平老人至今还会哼唱这首歌谣,当年根据地一浪高过一浪的抗日热潮,在他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当时,小小的竹沟,成为中原抗战的支点,被称为“小延安”。“当时,广大爱国青年冲破阻挠,从豫西、豫南以至豫东敌后,冒着生命危险,奔向竹沟这个人心向往的革命摇篮。”鲁金亮说,“小延安”点燃燎原星火。

  为撒播更多抗日种子,彭雪枫在竹沟组建军政教导大队,参照延安“抗大”的做法,把教导队办得有声有色。在竹沟沙河东岸的三间茅屋里,彭雪枫经常结合自己指挥作战的亲身体会,讲解游击战争的战术问题。他深入浅出地把革命理论、党的政策以及军事原理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学员特别爱听,就连生病的学员也披着毯子、床单去听课,场场座无虚席。

  在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记者看到一块展板上这样写道:竹沟军政教导大队先后开办4期,每期3个月,共培训学员1900多人;彭雪枫在豫东敌后创办随营学校、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培养近5000名有觉悟、会打仗、有文化的军政人才,他们中很多精英随后担任中、高级领导职务,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和解放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1938年9月30日,彭雪枫根据中央领导关于开辟豫、皖、苏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率领370多名抗日志士,誓师竹沟,高唱战歌,挺进豫东。

  听闻将军要率队开拔,当地老百姓依依不舍。“我当时也在人群中欢送。竹沟的老百姓拉着他们的手,好久都不松,不少人都抹起了眼泪。”作为见证人,在事隔70多年后,王振平老人对当时的许多细节仍记忆犹新。

  老百姓拥护、爱戴的那支队伍,离开竹沟已经很久了,可他们对彭雪枫将军深深的思念,却从未割断。

  狂 飙

  ——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掀起新高潮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句话用来形容彭雪枫带领300多名壮士到达豫东时的处境,一点不为过。

  夏邑县党史办主任岳华告诉记者,抗日战争时期,豫、皖、苏各种矛盾复杂,新四军处于日军、伪军、国军三重包围之中。1938年10月27日,彭雪枫率部到达淮阳东北窦楼一带,因汉奸向日寇告密,一支日本骑兵队突然向游击支队发动袭击。彭雪枫率领部队占据有利地形,当日本骑兵进入我伏击圈后,指战员一齐开火,打得日军措手不及。彭雪枫又令部分战士从侧面猛攻,日军乱成一团,夺路而逃。首战告捷,大大鼓舞了豫东人民的抗日斗志。

  岁月流转,当年为抵御外侮浴血奋战、如今仍健在的抗战老兵已寥若晨星。河南永城市酂城镇张庄村92岁的张怀义老人,曾是一名新四军战士,多次见过彭雪枫。

  在张怀义家里,老人难掩激动,向记者讲述了当年亲历的一次战斗经历——

  1940年6月1日,豫皖苏边区党委和支队领导人在安徽涡阳县新兴集镇组织万余名官兵,隆重举行纪念“五卅”运动15周年,并检阅部队。上午8时,大会正式开始,彭雪枫正讲话时,南面庄上留守的炊事员气喘吁吁地跑来急报:“鬼子的汽车开过来了!”原来,日伪军1000余人分四路隐蔽逼近新兴集,意欲偷袭,想一举歼灭我首脑机关和集结于此的主力部队!

  彭雪枫用望远镜仔细观察,迅速判断敌人合击企图后,利用周围壕沟和地形、地物,采取正面阻击与穿插敌后侧击等战术迎击敌人。当时,彭雪枫离敌人不过百米左右,炮弹不时在四周爆炸,在他沉着机智的指挥下,激战持续到下午5时,共歼灭日伪军300余人,缴获许多军用物资,敌人落荒而逃。

  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委,继续坚持抗日战争。

  “军人们要在拂晓出发,志士们要在拂晓战斗!”在夏邑县八里庄彭雪枫将军纪念馆展室里,陈列着几张《拂晓报》。这份彭雪枫创办的战地油印小报,在宣传教育群众、鼓舞部队斗志、打击敌人的斗争中,作用堪比千军万马。彭雪枫经常为这份油印小报写文章、参与编辑工作,许多精辟的社论和专论,都是他运筹帷幄之中的思考。

  在彭雪枫的苦心经略下,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发展势头迅猛。在彭雪枫将军纪念馆里,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字:在豫、皖、苏敌后抗日根据地6年间,部队从300余人增长至5万余人,新四军第4师进行大小战斗3700余次,累计歼敌4万8千余人,根据地拥有60余个县、面积达7万多平方公里。彭雪枫也以一个战略区域的开创者而载入史册。

  战 将

  ——创造与发展平原游击战的战略战术

  记者在豫东采访时发现,在当地群众眼里,彭雪枫已被民间演绎成一个不朽的“战神”,被人们世代传诵。

  长期从事彭雪枫军事理论研究的夏邑县委党校原副校长彭思德介绍,说彭师长是“战神”,此言不虚。因为他是个善于用“脑子”打仗的将领。红军时期,彭雪枫就是一员文武兼备的骁将,参加了两次进攻长沙、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红军长征,在战役战斗中屡建奇功,被誉为中央红军中“优秀的青年将领”。作为我军较早研究平原游击战略战术的高级将领之一,彭雪枫对这一理论作出重大建树。他亲自编写《游击战术》《平原游击战的实际经验》等教材,经常到抗日军政大学第4分校给学员授课,受益者众多。

  彭雪枫曾就读于由冯玉祥创办的北京南苑军官子弟学校,当过中共汇文中学支部书记,23岁就任红八军六师政委,并在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深造,是文武兼备、博学多才的儒将,有着倚马可待的才华,是当时屈指可数的高学历军事干部,堪称上马击倭寇,下马草军书。

  夏邑县党史办研究员张彦魁介绍,游击战原则不仅适用于小规模战斗,大规模战斗也很管用。发生在安徽蒙城县的板桥集战斗就是经典战例。1940年11月16日,日伪军出动5000多人,配属飞机、坦克、大炮三路出动前来合围。日军所到之处,惨绝人寰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图把淮北苏皖根据地变成无人区。

  彭雪枫和参谋长张震等人制定了“内线袭扰,外线歼敌”的方针,在日伪军深入我中心区以后,跳出外线的主力部队在敌后乘虚进袭敌人重要据点及运输队,使敌首尾难以相应。留在内线的小部队和地方武装机动灵活地阻击、袭扰日伪军。此战,共歼灭日伪军1200余人,击毁汽车、坦克十余辆,击落敌轻型轰炸机1架。

  像“流水和疾风”一样的除了游击战,还有彭雪枫亲手创建的骑兵团,这是新四军当中唯一成规模的骑兵部队。

  1941年7月初,彭雪枫率部在肖县、永城一带抗敌时,部队遇到日军在商丘的一个骑兵团,损失不小。彭雪枫说:“我们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根据地是千里大平原,很利于骑兵作战,我也要组建‘飞骑军’。”

  四个月后,彭雪枫把师属骑兵连和各旅骑兵连、排集合起来,成立了骑兵团,并亲自担当教员,常去教他们骑马、喂马、驯马和马上劈杀。他说:“骑兵团是我们驰骋平原的一把快刀,上马要像蚱蜢一样轻快,骑坐要像磐石一样稳固,奔驰要像风雷一样迅疾。”

  1942年5月下旬,骑兵团第一、三大队在泗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痛歼跑来抢粮的日伪军300多人。那天,正在师部开政工会的彭雪枫闻讯极为兴奋,下令将俘虏押送到师部,向政工会献礼,为表示祝贺,他还当即献出自己心爱的坐骑白青马——“火车头”,赠给骑兵团。

  永城市酂城镇酂北村82岁的王清亮老人告诉记者:“我表兄谢俊青曾是骑兵团一员,小时候经常听他讲,骑兵团来似一阵风,去时影无踪,骑马的都是‘猴子兵’,手拿快刀,几秒钟鬼子人头就落了地!”

  星 陨

  ——英雄殉国在抗战胜利黎明前

  正当抗战胜利在即时,彭雪枫将军却不幸牺牲,没能亲眼看到日本鬼子投降。

  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率领部队攻打八里庄。就在我军取得节节胜利之时,在前沿指挥的彭雪枫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

  10个小时前,毛泽东还致电彭雪枫:“中原各部作战之配合,通归彭雪枫将军指挥。”短短几个时辰,竟然阴阳相隔。得知他牺牲的消息,毛泽东泪水夺眶而出,拍案而起:“小小八里庄,竟然损我一员大将!”

  为不影响部队的士气,也为了保护身怀六甲的彭雪枫的爱人林颖,师领导请示新四军党委后,决定暂缓公布彭师长阵亡的噩耗,并要求保守秘密。直到1945年1月24日,彭雪枫牺牲的消息才公布于世。

  当年2月7日,千里之遥的延安中央大礼堂,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率延安各界代表1000余人沉痛追悼彭雪枫师长,共挽的挽联是:“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破碎河山,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几乎同一时刻,在洪泽湖畔的半城大王庄,淮北各界16000余人参加了彭雪枫的追悼大会和安葬仪式。两公里长的路边上,群众自发摆了128处祭桌。每个祭桌上都放着一炉香、一碗水和一面镜子,颂扬彭师长为官清如水、明如镜。他亲手组建的骑兵团,一匹匹战马也佩戴黑纱,战马的一声声哀鸣令人肝肠寸断。

  1945年5月,淮北区党委和行署决定,在彭雪枫墓地修建“淮北烈士陵园”,并建造“淮北抗日阵亡将士纪念馆”。1994年在诺曼底登陆50周年之际,英国女王批准将“威尔克圣宝剑”转赠给彭雪枫陵园,以纪念他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为民族解放作出的卓越贡献。

  当战争硝烟飘散而去,昔日英雄辞别人间,我们更应该凝视脚下这片英雄地。

  记者采写此文时,正值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天上朗月高挂、人间万家团圆时,我们的先烈不应在九泉寂寞,不应当被忘却。8日下午6时,记者一行带着香炉、月饼、水果和白酒,来到彭雪枫将军当年洒下热血、以身殉国处,在他的雕塑前默哀、鞠躬、敬酒、缅怀……

  盛世中秋,脑中当思和平不易;太平岁月,心头应筑烽火高台。彭雪枫将军永远活在中华民族苦难而伟大的记忆里,永远活在中华儿女世世代代连绵不息的仰望中,永远活在中国军人凝眸未来、守望和平的视线中!(特约记者 魏联军 通讯员 张朝峰 赵金良)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