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从东南到西北 73岁老兵扎根新疆兵团50年(图)

2014年09月17日 13: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从东南到西北73岁老兵扎根新疆兵团50年(图)
    图为1984年,贾谦(前排右一)在保定参加学习期间与同学合影。 李江帆 摄
图为贾谦老人退休之后开了一块菜地。 李江帆 摄

  中新网阿拉尔9月17日电 (耿丹丹李江帆)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有一位来自甘肃的73岁老人贾谦,他年轻时来到兵团屯垦戍边,从最苦的时代走过来,如今在这里扎根生活。9月16日,记者采访他时,他这样说道:“人的一生充满了辛酸坎坷,有些让我们难以承受,但这就是生活,只要足够坚强、不偏不倚的走下去,经历过了就什么都平淡了。”

  老人告诉记者,1965年,还是战士的他从中国的东南角福建驻地随军换防,三个月后辗转来到了万里之遥的西北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参加军垦建设,担任连队指导员,没想到自己在新疆扎下了跟,并且一呆就是50年。

  贾谦老人向记者回忆起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1968年,贾谦带队参加农业生产,一位知青在劳动中忽然病发,他得到消息后,将自己的当时的全部家产400元钱给了这位知青去治病。老人说:“那一年工资是每个月35.52元,这400元是我一年的全部收入,六年后,这位知青登门还钱我才想起这件事。”

  70年代末,来自上海的知青开始大批返城。贾谦老人说,那时经济紧张,他就尽自己所能给予这些知青们帮助,他手下的一位大龄女青年要回上海路费不够,他拿出30元钱给老下属。贾谦告诉记者,这位女知青当时很感动,走之前把自己的床铺板子拆了,给自己做了一张饭桌,这张饭桌他至今还保留着。

  贾谦对记者说,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下属们大多数都回去了,但是战友情却依然维系着。2011年,他应老下属们的邀请去上海旅游,在上海的20多天时间里,贾谦到哪儿,下属们就跟到哪儿。贾谦至今还记得当时的场景,“当时上海站不让进站接人,我的几个老下属死活不愿意,跟人家工作人员发生了冲突,都一头白发了,还跟人家年轻人争个什么,”当贾谦踏出车门的那一刻,两位来接站的老下属不顾年事已高,从百米之外跑着过来,和贾谦抱在一起。“在返回新疆的那天,上海下小雨,但40多名白发老人还是从上海、杭州、香港等地赶来为我送行。”贾谦老人说着说着已经热泪盈眶。

  如今,73岁的贾谦老人早已退休,但他依旧坚持着部队留下的优良传统,在他居住的平房前,他亲自开了一块菜地,花生、蚕豆、豇豆三种作物分的清清楚楚,跟部队里站军姿一样,横竖都是一条直线,闲暇时间,贾谦就在这块菜地里除草、松土,用他的话说是活动活动老骨头。

  闲暇时间,贾谦也会去写点个人回忆录和随笔,记录自己在兵团工作和生活的一些思考,在采访中,他告诉记者,这几天散步的时候,看到不少平房上还堆着很多柴火,就想以这些柴火为素材写一篇关于连队生活的回忆性文章,名字都想好了,就叫“一把柴火”。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