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解放军战场搜救效率大增 新型火线救治装备首亮相

2014年09月26日 08:34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新闻点睛

  塞北起狂飙,沙场秋点兵。

  9月25日,代号“卫勤使命-2014”的信息化条件下实兵对抗卫勤保障演习,在位于内蒙古大草原深处的北京军区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

  这是我军历史上首次开展基于信息系统的实兵对抗综合卫勤保障演习。“红”“蓝”双方捉对厮杀,为卫勤演习搭建起实战化检验平台——

  实兵自主对抗、战场时效救治、后送空地一体、药材精确保障……历时7小时30分钟的演习中,战术卫勤与战役卫勤无缝对接,陆海空卫勤人员运用多种手段抢救伤员,真正实现了作战牵引卫勤、卫勤紧贴实战。

  一场卫勤演习,几多新闻亮点。本报记者置身演习现场,一个个精彩镜头令人心潮澎湃——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战士浴血疆场,实时检验着卫勤保障能否“上得去”“救得下”……

  未来战场,谁来拯救战士的生命?演兵场上,穿梭于滚滚硝烟中的“红十字”方队,用行动作出了精彩解答!

  ■“野战单兵搜救系统”首次用于实兵对抗演习,战场搜救实现从概略寻找到精准定位的历史性跨越——

  单兵有了战伤评估“黑匣子”

  0.4秒!仅用如此短的时间,“红方”军医张越就通过手持机精准定位了一名“中弹受伤”的战士。

  3分钟后,张越赶到“伤员”身边。扫描条形码,点击手持机,“伤员”的姓名、部别、病史、血型、伤情等信息显示出来,救治行动迅疾展开……

  “这一崭新战场救治模式首次用于实兵对抗演习,标志着未来战场我军士兵拥有了监控战伤的‘黑匣子’。”“卫勤使命-2014”演习副总导演连平说。

  未来信息化战争,快速精确锁定伤员位置,是把握战伤救治“黄金时间”的关键。复杂战场环境中,无法对伤员实施精确定位,一直以来是制约战场搜救效率的瓶颈。

  连平向记者介绍,“野战单兵搜救系统”融合超高频射频识别、无线通信、条形码等多种高技术手段,通过与第二代电子伤票系统和一体化指挥平台嵌入链接,使战场搜救实现从概略寻找到精准定位。

  据了解,这套系统在此次演习中的成功运用,不仅使单兵伤亡情况一目了然,还结束了以往军事演习无法判断装甲车内人员伤亡情况的历史,为指挥员正确实施战场决策,提供了客观真实的依据。

  受伤人员未到,伤情信息已至。记者在演习现场看到,搜救人员快速录入“伤员”伤情信息后,将电子伤票逐级发送至营战勤队、旅救护所、野战医院。

  在旅救护所,记者看到医护人员将电子伤票信息输入电脑,迅速生成电子病历。从“伤员”下车到救治展开,整个过程仅用了3分钟。

  “你是谁?你在哪?生或死?这是火线救治伤员必须掌握的3个信息。”连平说,“尽管‘单兵搜救系统’还需突破诸多技术瓶颈,但毕竟我们已迈出了关键一步……”

  ■直升机医疗救护队、空运医疗队、空降医疗队、列车医疗队等13支战役卫勤保障力量身手不凡——

  立体化卫勤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拉升、俯冲、悬停……一架直升机做出漂亮的战术规避动作,抵近旅救护所上空。5名队员快速索降,直奔“伤员”。他们均来自赫赫有名的直升机医疗救护队,堪称战场卫勤保障的“特战尖兵”。

  此前,一辆“红十字”指挥车快速抵达集结地域,指挥员带领侦察组勘察地形,下达展开命令。各种医疗保障车飞驰而来,不到5分钟,所有装备卸装完毕。一顶顶网架式帐篷拔地而起。10分钟内,一座野战医疗所开设完成。

  3辆野战救护车疾驰而来,医护人员迅速将“伤员”转移进帐篷,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一名“伤员”被炮弹炸伤,无影灯下,医护人员马上为他清创、缝合、止血、包扎……

  此刻,距离野战医疗所10多公里的火车站,列车医疗队正在紧急救治“伤员”。

  “在后送中救治,在救治中后送。”列车医疗队教导员段军军告诉记者,卫生列车可一次性装载近500名“伤员”,手术急救、重症监护、远程会诊、感染隔离等功能一应俱全,是名副其实的“流动医院”。

  中午时分,上级命令:“旅救护所遭‘敌’轰击,医护人员减员严重,空降医疗队前出!”

  快!快!快!20分钟后,飞机抵达指定地域,朵朵伞花绽放蓝天,贴着红十字标志的救护车、集装箱从天而降。空降医疗队队员操纵降落伞平稳着陆后,迅即开始收拢物资。不到15分钟,一所空投医院平地而起,接替旅救护所展开手术……

  这是我军首次组织大机种大型卫生装备空投演习。据介绍,空降医疗队此次演习成功进行了重装连投、人装同机同降等课目的演示。

  总部指导组专家介绍,此次演习中,来自陆海空部队的13支战役卫勤保障力量亮相演兵场,标志着我军立体化卫勤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

  ■单兵急救包、战位急救包、卫生员急救背囊、装甲救护车等新型火线救治装备首次亮相——

  “微型医院”伴随官兵冲锋陷阵

  “砰!”接“敌”途中,战士李平左臂不幸“中弹”。忍着“剧痛”,李平用右手打开新型单兵急救包,利用旋压式止血带迅速为自己止血包扎……

  火线救治是战场急救体系最前沿的关键环节。对伤员来说,国际公认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创伤发生后的“白金10分钟”和“黄金1小时”。

  记者在演习现场看到,与只有棉制三角巾和敷料的老式单兵急救包不同,新型单兵急救包像个“微型医院”,设计了止血、包扎、通气三大功能模块,配备了急救创伤绷带、鼻咽通气管等9件急救器材,既减轻了单兵负重,又能较好地保证自救、互救。

  钻入一辆装甲战车,新型战位急救包映入记者眼帘。据介绍,针对装甲车受到攻击后乘员以冲击伤、复合伤、烧伤为主的特点,新型战位急救包增加了烧伤敷料、胸部开放伤口密封贴等18件急救器材,采取“子母包”设计,体积小,重量轻,施救非常便捷。

  “单兵急救包、战位急救包的每一克重量都与‘救命’相关。”“卫勤使命-2014”演习部队训练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黎檀实对记者说,新型火线救治装备体现了“医疗与士兵同在”的现代卫勤保障理念,未来战争中可大大降低战伤死亡率,为伤员后送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速效止血粉、自粘式弹性绷带、骨髓腔穿刺针……在营伤员集结点,卫生员高文磊向记者逐一展示了新型卫生员急救背囊里的37件“宝贝”。这些“宝贝”足以处理30余处伤,救治10名伤员。

  战斗中,两辆涂着红十字的装甲救护车紧随坦克、步战车推进。记者在装甲救护车上看到,车内配有急救饮水壶、清洗消毒水箱、输液泵、制氧机、器械箱等,医护人员可在车内进行包扎止血、供氧、输液、骨折固定等急救小手术。

  全军野战卫生装备论证中心主任伍瑞昌介绍,装甲救护车、箱式医疗方舱等装备,能够完成野战条件下的快速护送、紧急救治和生命支持,我军战场救治伤员手段正日趋完善。

  ■野战药材保障集装箱、新型野战储血方舱、野战维修装备车首次建功演兵场——

  保障卫勤的“保障队”走向前台

  “出发!”野战药材保障队队长郝健对前送人员下达命令后,看了看腕上的手表。从接到后方指挥所对野战医院实施战救药材补给的命令,到完成整基数药材快速装载,用时不到10分钟。

  “这归功于我们最新装备的整装整卸野战药材保障集装箱组。”郝健向记者介绍,该型野战药材保障装备按照模块化、集装化、信息化、一体化的设计要求,由军用标准集装箱改造而成。与原二代箱相比,其重量减轻了80%,空间利用率提高了30%,人力节省了22%。

  打开新型基数药材补给箱,记者看到所有药材均按内部定位标签进行装箱,并且每个补给箱上贴有二维条码。据介绍,各卫勤分队接收药材后,用手持扫描器扫描二维码,即可掌握药材的品种和数量,实现了快速查找、快速分发。

  战场上,药材保障效率关乎战士的生命,血液制品保障效率更是连着战士的生死。为了把“救命血”及时、安全地送达,接到前送补给命令的野战血站人员携带最新研制的野战储血方舱,快速前出演兵场。

  “新型野战储血方舱实现了野战血站工作的集成化、模块化和信息化,极大提高了野战血站应急机动血液保障能力。”野战血站站长袁波向记者介绍,从血液接收入库、质量检查到包装发放,整个流程只需10分钟。

  战场上,怎样让保障卫勤的“保障队”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在野战卫生装备维修队野战维修装备车上,记者看到车内除了配有各类卫生装备的检测设备、维修工具,还有一个工作平台,可随时对战损卫生装备进行维修。

  “有了这台野战维修装备车,我们的伴随保障效率成倍提升。”野战卫生装备维修队队长吴建刚说。

  此时,后方指挥所又一次发来抢修战损卫生装备的命令。闻令,卫生装备维修车立即向草原深处疾驶而去……

  (记者 林敬秋 张晓祺 特约记者 花晓)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