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原子弹研制:运输车里程可绕地球462圈(图)

2014年10月16日 11:37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0)

马兰基地

承担爆炸后取样任务的汽车团二连

原子弹爆炸现场

  在原子弹的设计、制造和试验过程中,全国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直接参加协作的单位有568个。运转设备、物资的汽车,行驶里程数总和等于绕地球462圈。

  1957年,新中国与苏联正式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该协定明文规定,苏联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并派专家来中国帮助研制。1960年,苏联单方面毁约,撤走了全部专家,中国人发展国防尖端的事业没有下马,而是自力更生,抓紧进行。更多的精挑细选的兵团战士被派往马兰,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工程在罗布泊全面展开。

  在原子弹的设计、制造和试验过程中,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直接参加协作的单位有568个,运转设备、物资的汽车,行驶里程数总和等于绕地球462圈……

  研制

  自力更生,依靠中国科学家研制核武器

  刚刚度过65岁生日的共和国,不断创造着“中国奇迹”,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但是50年前,建国之初,百废待兴,面对旧社会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中国人还不能生产一辆汽车、一架飞机。法国总统戴高乐有句名言──没有核武器的国家不是大国。没有核武器的新中国就接连受到核武器威胁。中国出兵朝鲜获胜以及在台湾海峡附近作战时,美国总统都曾扬言准备使用原子弹。

  1954年,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来北京参加国庆五周年庆典,毛泽东向他询问是否能在制造核武器方面给中国以帮助。赫鲁晓夫听后惊讶地说: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现在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只要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不必我们大家都来搞它。

  1955年1月,毛泽东决定依靠本国的科学家,正式决定研制核武器。他豪迈地说:“原子弹是吓人的,不一定用,既然是吓人的,就早响!”

  运转物资的汽车行驶里程等于绕地球462圈

  1958年秋,一群身穿便装的中国军人悄悄来到敦煌,在古阳关外的大戈壁上安下了营帐。

  10月的一天,在西北视察的彭德怀元帅在鸣沙山下接见了这支部队的勘察大队的队长和政委。队长张志善报告说:“我是0673部队的。”彭德怀笑了:“你们对我还保密啊,0673就是原子弹靶场嘛。毛主席说了,要搞一点原子弹……”

  不久,部队领导向这些风尘仆仆的勘察队员宣布了这振奋人心的秘密,率领他们西出阳关,走向罗布泊,选定了十万平方公里的核试验场区。

  1959年春天,开拓者穿越八百里沙海,在罗布泊西北的博斯腾湖岸边,建立了核试验基地的生活区。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一片盛开的马兰花,于是,这里便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马兰。这里成为核试验的核心基地。

  1960年,苏联撤走了全部专家后,中国人发展国防尖端的事业没有下马,而是自力更生,抓紧进行。更多的精挑细选的兵团战士被派往马兰,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工程在罗布泊全面展开。在原子弹的设计、制造和试验过程中,全国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直接参加协作的单位有568个,运转设备、物资的汽车,行驶里程数总和等于绕地球462圈……

  “我们不喜欢蘑菇云,但为了打破核垄断、制止核战争,我们不得不铸造自己的核盾牌”。在中国核试验基地工作近30年,创作了大量关于“两弹一星”的文艺作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政治部创作员、一级作家彭继超说。

  追寻

  人海茫茫,搜寻郑州居住的“核弹功臣”

  在执行不同任务的科研人员和部队战士中,有为数众多的河南老乡克难攻坚,将生死置之度外。而在当时执行这项神圣而特殊的使命,他们要严守机密,“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不仅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任务中默默奉献,始终守口如瓶。即使复原转业到地方,回到家乡,安排了新的工作,对之前的经历依然缄口不语。

  参与50年前惊天一爆的郑州战士有很多,现在在郑州生活居住的“核弹功臣”也不少。在原子弹爆炸50周年到来之际,郑州晚报想寻找这些昔日的亲历者,如同人海茫茫,没有头绪。

  在我们“大海捞针”之际,郑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宋庆海获悉后提供了巨大支持。他从一名战士锻炼成长,在马兰从事宣传工作达十几年之久,转业前任核试验基地广播电视局局长兼马兰电视台台长,是基地历史展览馆的建馆人之一。

  对发生在以马兰为核心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他再了解不过,对很多亲历在郑的老同志,他也多有来往。他成为郑州晚报记者此次采访的“向导”。跟随他,我们仿佛推开了一扇尘封了50年的厚重大门,走近了那震惊了世界和振奋了国人的“东方巨响”前夜,认识了一个个特殊时期普通而伟大的人物。

  郑州晚报记者 冉小平

  张翼飞/文 张翼飞/图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