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港媒:日试图展示军事力量来增加中国的恐惧感

2014年10月23日 09:26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香港“中美焦点”网站10月12日文章称,日本可能会利用中国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潜在恐惧,控制或减缓中国在东亚的扩张。日本可能会试图通过展示自己的军事力量、加强与老盟友之间的关系,并获得新的合作伙伴(例如印度),来增加北京的恐惧感和孤立感,从而迫使中国重返谈判桌。当然,这种做法也可能会造成反效果,很快导致两国冲突进一步升级。目前日本的行动无疑会增加北京的脆弱感。除增加国防预算并放松武器出口限制之外,日本正在缓慢扩大对那些与中国不和的国家的影响力。

  自2012年5月以来,中日两国外交部高级官员在青岛首次就海事问题举行了会谈。会谈的目标是在高级国防官员之间建立电话热线,以防止中日两国海军在东海钓鱼岛附近发生意外冲突。日本坦普尔大学教授詹姆斯·布朗称,“青岛会议无疑是一个重大进展,因为此次会议给了人们中日关系紧张时期可能终于结束的希望。”除了新的一轮谈判之外,日本还于1今年9月派出来了最大规模贸易代表团访问了北京。

  很明显,被一些分析人士称之为“世界上最危险的竞争”可能进入了缓和与缓慢降级的阶段。”然而,虽然最近两国对话解冻,但中国领导人仍然拒绝在2014年11月北京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期间正式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加深经济与政治对话的确符合两国利益,但中日两国政治领导层都把民族主义视为借外部威胁来转移国内矛盾的有用工具。

  自2012年9月开始,中日两国紧张局势开始加剧,当时日本政府宣布从日本“私人拥有者”手中“购买”钓鱼岛区域内3个岛屿。中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予以报复,该防空识别区中就包括两国存在主权争议的钓鱼岛。然而,到目前为止日本、美国和韩国都选择对中国的单边行动视而不见,飞机在飞跃东海防空识别区时并没有遵守提前通知中国的要求。在随后几个月里,中国和日本舰船之间发生了各种对抗。

  日本非盈利组织Genron和中国报纸在2014年9月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有29%日本人和53.4%中国人认为中日两国将爆发军事冲突。文章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法西斯被粉碎69年后,中国显然害怕与日本进行新一轮军事对抗。

  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潜在恐惧源于二战期间日本对东亚地区的残暴统治。东京可能会利用这种恐惧,控制或减缓中国在东亚的扩张。日本可能会试图通过展示自己的军事力量(例如重新解释和平宪法第9条规定)、加强与老盟友之间的关系,并获得新的合作伙伴(例如印度),来增加北京的恐惧感和孤立感,从而迫使中国坐在谈判桌前。当然,这种做法也可能会造成反效果,很快导致两国冲突进一步升级。

  目前日本的行动无疑会增加北京的脆弱感。今年年中,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政府申请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国防预算(约达480亿美元),2014年4月,日本还在近50年来首次放松了武器出口限制。此前路透社曾报道称,东京政府“在有利于日本安全保障与国际和平的情况下,允许参加国际联合研发和生产防卫装备、向海外转让防卫装备。”事实上,日本正在缓慢扩大对那些与中国不和的国家的影响力。

  安倍晋三承诺“全力支持”任何国家在南海对抗中国。例如,在2014年6月,越南宣布其将于2015年初从日本接收6艘海警船。作为对越军售的一部分,日本还派顾问在新海警船上帮助训练越南船员。日本还向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出口了10艘全新的多功能巡逻船。此外,日本还正在与印度谈判,对印度出口两栖飞机,向澳大利亚出口柴电潜艇。此外,2014年7月,日本批准向美国供给导弹拦截导弹,向英国提供军事传感器技术。

  2014年《防卫白皮书》证实称,日本自卫队也在迅速现代化和扩大。日本海上自卫队还将加购两艘配备国产导弹防御系统的驱逐舰,还将升级另外两艘军舰的导弹防御系统。常规驱逐舰的数量从48艘增加至54艘。潜艇舰队还将从16艘扩大至22艘,日本海上自卫队还将采购23艘新型远程巡逻飞机。日本空中自卫队和陆上自卫队同样可能会建立自己的作战能力。目前尚不清楚日本是否能够按照《防卫白皮书》的计划实现整个现代化和重组计划,但其已经向中国(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包括朝鲜)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日本已经认识到了要“从根本上改变”东亚的安全环境。

  从原则上来看,日本的防卫态势依然围绕美日联盟关系建立。白皮书指出,中国希望在相互尊重和双赢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一种被称为“新型大国关系”的中美关系。然而,白皮书》也再次强调美国重申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这是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支持日本的明确信号。

  安倍晋三是否会在短期内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继续深化中日两国长期对话,还有待观察。虽然这种举动有助于重启两国对话,但两国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的危险仍然存在。(知远/北风)

【编辑:刘艳】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