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揭秘解放军导弹试射:失败落海后残骸再冲上天(3)

2014年11月06日 09:05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始终牢记强军打赢使命

  成功的背后,需要踏过无数的荆棘险滩。当年,在某型导弹正式立项时,该试验区已经多年没有承担过重大试验任务。人才大量流失,装备严重落后,各种困难接踵而至……“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苦困苦,我们也要义无反顾完成使命!”时任该试验区总工程师的娄汉泉主动承担起重任。

  靶场测控系统被称作导弹试验“神经中枢”,但当时的技术条件无法满足试验需求,“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娄汉泉带领科研团队像打仗一样日夜奋战攻关。终于,这一系统提前装备靶场,应用到试验任务中,成为我国第一代多功能集成的统一测控装备,并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十几载艰苦征战,历经无数次的挫折与磨难,试验区官兵们始终坚守强军打赢情怀,在浩瀚大海托举起现代国防利器。80后女工程师戚晓晶,是靶场高速摄像传输专业唯一的女性。一年冬天,戚晓晶随船出海执行试验任务时,海上刮起了七、八级的强风,不足百吨的测量船在几米高的涌浪冲击下,在海面上剧烈摇摆。而摄像位置就设在船的甲板上,浑身已被冲起的海浪浇透的戚晓晶,一边呕吐一边将几十公斤重的设备,一点点安装固定好。任务展开不久,天线传输设备突然出现异常,由于天线在桅杆的顶端,距离船甲板处有十几米高,戚晓晶套上安全索,勇敢地向桅杆爬去……当设备故障排除后,戚晓晶在零下20多度的冰海中,已经整整坚守了3个多小时。

  从献身试验几十年风雨如磐、先后40多次冒着生死考验扑身试验一线的胡文萃、邹青夫妇,到白发苍苍仍为导弹事业献身的退休老科技干部李银芳、刘怀忠……为了试验任务,数千名官兵前赴后继默默牺牲奉献,投身一线,谱写了一曲曲时代赞歌。

  □本报通讯员于贵民 于文权

  本报记者席锋宇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