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维和部队在马里首次为外军提供全域安全防卫

2014年11月20日 09:07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金秋十月,在硕果累累的时节,来自沈阳军区的首批赴马里维和官兵迎来了他们人生中难忘的时刻——一枚枚金灿灿的荣誉奖章挂在了维和官兵胸前。此时,在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表彰大会颁奖现场,大屏幕上正回放着395名官兵在执行维和任务期间的一幕幕动人画面。

  在异国他乡,中国的维和勇士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出色地完成了维和任务,在国际维和舞台上充分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困难面前不退缩

  铁翼飞旋,马达轰鸣。在经过长时间颠簸之后,中国政府向联合国马里综合稳定特派团(以下简称联马团)派遣的维和部队,终于抵达马里共和国著名城市——加奥。

  尽管此时当地已属凉季,但四处仍是热浪滚滚,与登机时千里冰封的哈尔滨相比,温度相差悬殊。

  虽然预先想到了面临的困难,但无法忍受的蚊虫叮咬、能够把帐篷连人卷起的沙暴,还是让他们难以招架;尽管曾进行了耐热训练,但多数人还是出现水土不服,最多一天高烧人数超过五分之一,有人连站起来的力气都被消耗殆尽。

  面对恶劣的环境、异常艰苦的生活,维和部队官兵不惧生死、不畏艰难。抵达后的第一个晚上,31个哨位全部上岗执勤,9个机动巡逻小组亮相任务责任区。

  接踵而来的是超负荷任务。由于东战区基达尔二级医院未能如期部署,预定保障3000人的医疗分队,需要承担近5000人的保障任务,最多同时抢救9名重症伤员。繁重的任务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但没有人叫苦,也没有人抱怨。救治床位不足,就把自己休息的床位改成病床;医护人员不够,就把工作时间不断延长;医疗设备短缺,他们就想方设法提高周转率,很多人一个月就瘦了十几斤。

  在马年除夕举国团圆之时,警卫分队官兵依然在挥汗如雨抢修防卫战区工事,不足半月就实现了住宿条件由简易帐篷、废弃民房向箱体板房、固体建筑的升级,搭建成集住宿盥洗、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营区设施,建立了雷达、夜视、热成像、红外报警监控网,成为非盟外第一支部署到位、第一时间接受任务、第一个处置恐怖事件的部队。

  履行职责勇担当

  清晨,西非大陆从沉睡中醒来。

  加奥营区喇叭里传来熟悉的起床号声,这座依沙傍河营区里的中国维和部队官兵迅速集合、出操……

  一切似乎同国内军营并无二致,但很多身在其中的人却又觉得这里“很不一样”。

  从衣食住行,到警戒防卫,再到卫生防疫,百余项工作都按照维和要求分解,创新形成了“防卫警戒科技化、技术保障专业化、装备维修规范化、日常生活便捷化”的维和行动模式,并制成“维和保障工作手册”专题网页,随时打开任何相关人员的手提电脑登录进去,一项项内容尽收眼底。

  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力,催生着一个个带有“中国”字样的维和标准问世:警卫分队开创“首次担负快速反应支援拳头”,首次组建服务联合国平战结合仪仗队等6项我军维和历史先河;在任务责任区勘选10余条线路、划区分块标注78个控制点、穿街过巷锁定36个参照物,圆满完成697次机动巡逻、警戒护送等安全防卫任务。

  在沙漠腹地执行建设任务的荷兰工兵,频遭恐怖袭击威胁。艰险危难之时,他们首先想到了中国警卫分队的过硬素质,请求为其提供安全防卫。这是我军自1990年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首次派出安全部队为外军提供全域安全防卫。

  当地动荡的时局,使维和官兵随时面临着紧急任务的考验。6月4日凌晨,外国5名维和官兵遭遇路边炸弹袭击,在与反政府武装激烈交火中受伤。医疗应急分队立即驱动装甲救护车,冒着随时可能遭受袭击的危险,把伤员安全接回医院。

  五个医疗室同步展开,同时上演着“生死时速”:1名受伤人员左眼炸伤严重,眼科主治医生周润海第一时间对其眼部炸伤进行清创缝合,并针对左眼视神经挫伤严重的实际申请空运后送相关医疗机构进行治疗。1名遭受枪伤右腿被子弹贯穿的士兵,出现胫骨粉碎性骨折,如不减压就有截肢或肾衰的危险,骨科副主任万世勇立即进行切开手术,成功保住了其下肢。

  时间就是生命,速度就是胜券。很多医护人员从接手患者后就寸步不离,连续在一线奋战近50个小时,直到全部伤员都脱离危险才放心地离开病床。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拉德苏视察医疗队时闻听此事,深受感动地在留言簿上这样写道:“感谢中国,感谢医疗队一流的奉献与合作!”

  和平是对军人的最高褒奖,但和平必须靠强大的实力来赢得。凭借过硬的素质,中国维和官兵有效化解了大规模暴力游行、武装冲突交火波及等60余起突发事件,无一伤亡;工兵分队出色完成109项重大工程任务;医疗分队接诊患者1063人次,开展大型手术45例,被当地人和友军形象地称为“蓝盔天使”。

  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在与各种高风险的非显性对抗中声名远扬,联合国总部给予通电表彰,395名官兵荣获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

  架起友谊的桥梁

  在圆满完成联马团各项任务的同时,中国维和官兵还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架起友谊的桥梁。

  理解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指挥长张革强带着翻译和官兵登门拜访附近村民,增进了与当地群众的相互了解,赢得了信任。

  日历翻到3月6日中午,工兵分队突然接到联马团东战区帮助加奥恢复电力供应的紧急命令。原来,内战中受到重创的加奥地区唯一发电厂,3台变压器在11时又出现故障趴窝,而新的变压器由于缺少大型机械无法安装。突发的电力故障,不但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而且给医院等民生场所造成严重不便。接到求援的工兵分队,立即安排技术人员赶往电厂。经过近4个小时的紧急抢修,不仅恢复了供电系统,还把“有困难,找中国工兵”长久地留在当地民众心中。

  8月的一天,任务区突发强沙暴雨天气,加奥第八城区通往尼日尔河排水桥倒塌堵塞、积水成渊,近万居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接到紧急求援后,中国维和官兵迅速出动,顶风冒雨连夜抢修,疏通水道,排除险情。之后又连续奋战6昼夜,建成一座宽3米、长12米的友谊桥。

  维和任务艰巨,随时会面临危险,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维和官兵屡屡创造维和奇迹?

  工兵分队长李凯华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什么是报国?报国就是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无论有天大的困难,你都能站在需要的岗位上!”

  “信仰是军人永远坚守的精神高地。”这是维和部队医疗分队士官杨永涛的深切体会。

  “当青春的履痕化作旗帜下飘扬的军魂时,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军人的坚定步伐,还珍藏着一份人生最难得的精神财富。”这是火线入党的下士苏景泉站在党旗前写下的美丽诗句。维和部队指挥部临时党委开展“火线入党”活动后,37名官兵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将信仰看成了他们生命意义的最终体现。

  归国体检时,有不少人发现患上了高血压、肾结石,但谁都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他们默默地收起化验单,精神抖擞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陆军第十六集团军政治部任国来主任感慨万千:“对于他们来说,‘维和尖兵’这个称号,不是荣誉和资本,而是担负起中国军人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与义务,无怨担当,无悔奉献!”

  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面对多元威胁和复杂挑战,展现出了中国军人的使命和担当,他们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还创造了广受赞誉的“中国奇迹”。

  本报记者朱磊

  本报通讯员李祥辉朱小虎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