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西方热炒中国窃取F35机密 专家:发泄不满(图)

2015年01月20日 08:21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

视频:美国再次逮捕中国籍工程师 指控其窃取F35机密  来源:深圳高清

西方热炒中国窃取F35机密专家:发泄不满(图)
    近日,美军F-35战机地面展示机载武器,包括AIM9X、AIM120C对空导弹、杰达姆卫星制导炸弹、GBU12激光制导炸弹以及航炮吊舱。

  “中国偷了我们的战机设计。”19日,多家澳大利亚媒体对中国发出这样的指控,声称“中国通过网络间谍窃取了大量澳大利亚F-35隐形战机的机密情报”。最先“爆料”的是德国《明镜》周刊,它的消息来源是美国前情报雇员斯诺登泄露的秘密文件。该消息随即在澳大利亚舆论场引发骚动,有澳媒进一步渲染,称中国窃取的海量数据相当于5个美国国会图书馆,并质疑中国正在研制的歼-20、歼-31等先进战机很大程度上利用了窃取的信息。最近这些年来,有关“中国窃取军事机密”的传闻在西方媒体上不断冒出,几乎成了西方一些人为中国军事技术突飞猛进所做的最显眼备注。然而中国真像上帝那样敲几下键盘就渗透到美国等国的核心网络、把耗资数千亿美元的最机密信息拿到手中吗?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看来,这样的指控太荒唐,更像是对中国军事技术大步前进不满的发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9日批驳有关指责毫无根据,并强调希望在网络安全问题上不要无端指责别国,搞“莫须有”。

  “失窃数据相当于5个美国国会图书馆”

  德国《明镜》周刊上周末刊登一篇关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为网络战争做准备的深度报道。文中提到,NSA前情报外包雇员斯诺登泄露的文件显示,中国利用网络间谍偷窃了澳大利亚新战机F-35的大量信息和许多关键设计,包括战机雷达系统、引擎和排气冷却系统的设计。

  F-35隐形战机被认为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国防项目之一,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耗资4000亿美元,但工期一拖再拖,费用不断增加。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军方是该战机的最大客户,澳大利亚订购了72架F-35,预计将于2020年投入服役。澳大利亚与英国公司也参与生产部分零件。

  消息随即引起澳大利亚媒体的兴趣。澳大利亚新闻网19日称,NSA文件显示,中国网络间谍偷取了“巨大数量”的敏感军事信息,美方向澳政府通报了这次网络间谍活动,虽然此前有报道称F-35成为中国网络间谍的目标,但斯诺登披露的文件第一次对此进行了公开确认。《悉尼先驱晨报》称,中国网络间谍窃取的关于F-35“闪电II”战机的机密数据多达“许多兆兆字节”。航空军事专家早就猜疑中国新研发的“第五代”战机——歼-20和歼-31设计上受到从美国窃取的信息的极大影响,中国的新战机严重侵蚀了美国及其盟国一直享有的空军优势。报道还称,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重大数据失窃据信发生于2007年。

  “事件的确凸显网络攻击带来的挑战,但我有信心美国已经采取行动确保知识产权得到保护。”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就这一事件出面表态。《澳大利亚人报》19日称,毕晓普试图淡化失窃情报的重要性,表示披露的情况“非常陈旧了”,“反映的是一段时间以前的情形”。

  不过澳大利亚媒体却不这么看。《悉尼先驱晨报》称,中国网络间谍窃取的不止是F-35的机密信息,被“五只眼”情报联盟(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五国)命名为“拜占庭冥王”的中国网络间谍行动在其他方面也大获成功,美国国防部一年内记录了500多次“重大侵入”,损失评估与网络修复耗资超过1亿美元。被窃信息包括B-2隐形轰炸机、F-22隐形战斗机、核潜艇和海空防御导弹设计以及数以万计的军人档案。失窃数据总量相当于“5个美国国会图书馆”。不过这些文件也显示,NSA及其“五眼伙伴”也渗透进中国情报机构,进入中国高级军官的电脑,窃取了中国在美国政府及其他外国政府的情报目标信息。

  澳大利亚智库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网站19日刊文称,NSA的文件透露了中国网络间谍行动的规模,并且聚集雷达设计和引擎技术,中国在这方面被认为远落后于西方。但是NSA的文件没有评论中国窃取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中加油计划的意义所在。中国对此感兴趣有多种原因,一是这种计划可以让中国有线索推断在这一地区遭遇美国巡逻或训练战机的时间,二是它也可能在将来影响中国空中加油的运作,三是中国认识到美国空中加油机的战略价值,并在未来任何冲突中将之视为打击目标。(环球时报叶涛 青木 李勇 曲翔宇 郭媛丹 屠丽美 刘洋)

【编辑:刘艳】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