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复建白马咖啡馆:见证二战犹太人避难生活

2015年05月07日 11:0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华网上海5月7日电初夏的上海,记者来到白马咖啡馆复建工地,新址距离原址约两个路口,其主建筑结构被包裹在帷幕中,已重新伫立在上海长阳路上。这家充满传奇色彩的咖啡馆,曾见证70多年前二战期间犹太难民的上海岁月。

  在二战“欧洲胜利日”到来前夕,一批记录二战期间犹太人在上海避难生活的珍贵老照片重返“家乡”上海。这批老照片均与一座名叫“白马”的咖啡馆有关。专家认为,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填补犹太难民上海生活史研究的一些空白。巧合的是,上海正在复建白马咖啡馆,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抗战胜利70周年。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纳粹分子在欧洲疯狂迫害杀戮犹太人,但中国上海向犹太人敞开怀抱。1933年至1941年,先后有数万名犹太人赴上海避难或寻求中转。1943年2月,侵华日军在上海虹口提篮桥地区设立“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即虹口隔离区,约2万名犹太难民与同样处在战争水深火热中的中国老百姓同甘共苦,结下深厚友谊,这也让上海这座城市后来被称为“东方的诺亚方舟”。

  作为老照片的接收方代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上海的白马咖啡馆开业于日军占领时期的1939年,自维也纳逃亡上海的犹太人鲁道夫·莫斯伯格一家在当时的华德路、麦克利克路路口(今长阳路、临潼路路口)租住了一栋三层带阁楼的建筑,底楼面向马路的部分还有一片空地,使咖啡馆一半在室内、一半可露天,形成了一定规模。

  鲁道夫的后人向纪念馆方面讲述了咖啡馆的来龙去脉。原来鲁道夫一家在战争中一直怀着“重回维也纳”的梦想。在上海避难时,尽管中国人很友善,但依然面临侵华日军的“严加看管”。在艰难时世中,鲁道夫一家启动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利用从维也纳冒险转移出来的6000美元,把当初维也纳一家知名的白马咖啡馆“复制”到上海,不仅是为了在战火中有个营生,也是为了追忆和平、美好的战前生活。

  直到2015年,莫斯伯格家族保存70余年的白马咖啡馆老照片有机会重返上海,这得益于4月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犹太难民在上海”巡展。

  就在巡展开幕之际,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费尽周折在悉尼找到了鲁道夫的儿子、今年96岁高龄的库尔特和鲁道夫的曾孙、20岁出头的罗恩。

  “老人用‘那是我人生中的天堂’来形容当年在上海的生活体验,因为对比在维也纳时遭到纳粹的追捕和迫害,在中国上海他们能与中国人交上朋友。”上海市虹口区外事办公室翻译员廖光军说。

  在这批老照片中,70多年前上海白马咖啡馆内朴素的碎花窗帘、心形镂空的靠背椅等富有欧陆风格的陈设一览无遗。其中一张照片还显示,在白马咖啡馆门前的空地上,两位女士并排站在一顶巨大的遮阳伞下,正忙着贩售饮料和冰淇淋。据廖光军介绍,经证实画面右侧的那位就是鲁道夫的女儿,她当时也在咖啡馆帮工,而鲁道夫的妻子则是主厨。

  在悉尼家中,库尔特还向陈俭一行提供了一份当时在上海获得的美发师资格证。库尔特回忆说,那时自己经营着一家美发店,有许多中国顾客经常光临。“后来我不仅在上海邂逅了自己的爱人,并在咖啡馆举办了婚礼,还邀请了一些相熟的中国顾客一起参加了婚礼。”

  按照库尔特自己的说法,白马咖啡馆作为当时犹太人聚居区的一个生活地标,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还曾吸引过知名的犹太富商嘉道理的家属前来此地小憩,而随着战争形势的恶化,咖啡馆后来只能供一些尚有余钱的犹太人消费。

  令陈俭意外的是,纪念馆在悉尼举办展览时,不止一位犹太老人向他回忆起白马咖啡馆,“除了库尔特在这里结婚,还有不少犹太顾客也在这里办了婚宴,在他们的口中,上海就是他们在战争遇到的一片福地”。

  按照库尔特的口述实录,从维也纳的“白马”到上海的“白马”,这座咖啡馆的典故还可追溯到二战爆发前维也纳流行的一部同名爱情主题歌剧,尽管当时库尔特还是个孩子,但至今他依然能哼唱其中的片段。

  长期研究上海犹太人文化史的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副所长王健说,二战时期前来上海避难的犹太人很快融入了当地,他们在上海虹口提篮桥一带开办了许多咖啡馆、餐馆和面包房等,一些老照片显示街头有不少德文店招,尤其是奥地利式的露天咖啡馆成了一道风景,白马咖啡馆是其中的典型。这里的街市也因此繁荣,被称为“小维也纳”。

  这位学者分析,二战前,以咖啡馆为核心的社交和文化生活已成为犹太人在欧洲的日常生活组成部分。“受到纳粹迫害后,逃亡者们对维也纳生活十分怀恋,这其实饱含着犹太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心声,他们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也坚持积极自救,这样的氛围也影响了当时与他们比邻的中国人。”

  事实上,同样在白马咖啡馆附近生活过的老一辈中国人也对这个生活地标记忆犹新。数年前上海启动长阳路(原华德路)拓宽工程时,不少市民和历史建筑保护专家为留存“白马”而奔走呼吁,所幸当时一批白马咖啡馆原址建筑的梁柱和楼面装饰都被保留下来。

  据上海市虹口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到今年9月初,这座见证当年历史的咖啡馆将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不仅会根据最新获得的老照片修旧如旧,还将开放参观。

  如今远在澳大利亚的库尔特还在期盼着白马咖啡馆“重生”的新消息,尽管他的年龄已不适合长途旅行,但他期望他的后人能到上海看看咖啡馆的工程进展。

  作为鲁道夫的第三代传人,罗恩也是迫不及待。他对纪念馆工作人员说:“咖啡馆建好了,你们要第一时间告诉我,我会马上赶来”。(记者许晓青 周文其)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