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我国LED繁荣或因非标昙花一现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4月09日 07:0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由于巨大市场潜力与历史机遇,使得L E D产业在过去的两年里迅速火了起来,从企业到地方政府,无疑不看好它美好的发展前景,但标准缺失却正在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巨大障碍。有业内专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称,由于缺少规范统一的标准化光组件和灯具标准,加上各家企业自身现有的装备设施、工作基础和技术水平发展不均衡,使得LED产业发展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作为LE D大省,广东正在抢先解决这个问题。

  满目繁荣之下潜伏不小危机

  “LED照明是下一代照明产品的趋势,这已成为整个行业不争的事情。”深圳富城隆光电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裕隆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道。

  LED照明灯具的使用寿命长、光效高以及其具有的低功耗的特质,使得它比传统照明灯具有明显优势,而且这与目前国家正在提倡的节能环保、营造“绿色低碳”生活的政策相符。

  事实上,近几年LED行业发展利好不断。

  2007年,我国设立L E D发展的专项资金,并于2008年发布《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将以财政补贴的方式加快LED推广应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均对L E D节能照明产品提出数十亿元财政补贴计划。国家发改委制定出淘汰低效照明产品(白炽灯)路线图,推广高效节能照明产品。今年3月份,财政部、发改委、科技部还联合组织了“2012年半导体照明产品财政补贴推广项目”,将对LED发展进行补贴。

  据高工L E D产业研究所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L E D产业产值达1540亿元,同比增长22%,产量同比增长50%。预计2012年在照明产品的带动下,行业产值有望达到2000亿元,同比增长30%。而在未来,L E D似乎也有着不错的前景。在2011年年底的一场专业论坛上,科学技术部官员透露:“十二五LE D节能规划的国家目标:到2015年,LED产业化光效流明要达到150流明/瓦,研发水平达到200流明/瓦,寿命达到5万小时,市场规模达到5000亿元。”

  这无疑是对整个L E D行业的发展注入充足活力。但在业内专家看来,这满目繁荣之下,潜伏着不小的危机。

  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会长、广东省半导体光源产业协会秘书长眭世荣对《经济参考报》记者称,标准问题是目前LED产业发展最大的障碍,尤其是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化光组件和灯具标准。

  眭世荣表示,国家正在逐步完善LED的相关标准,但目前的缺失状况不容乐观。“标准的缺失,加上各家企业自身现有的装备设施、工作基础和技术水平发展不均衡,造成了市面上出现的LED照明应用产品种类繁多、性能各异、互换性差,这样就给整个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健康发展。”眭世荣说道。

  据悉,我国目前有3000多家L E D企业,但由于标准缺失,各级地方政府或是各生产厂家按照自己制定的标准执行运作,行业间缺少产品的认同,各企业间大多数是处于“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阶段。

  “标准都没有,很多技术还在不断完善之中,成本也是居高不下,市场的应用意愿也不是很强烈。目前国内的L E D行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一位业内人士如是总结道。

  LED行业标准亟须制定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标准缺失所导致的一个明显影响,就是行业发展参差不齐,质量问题充斥整个行业。

  有媒体曾报道称,来自海外的很多采购者对于中国L E D产品的最大诟病就是,中国制造的LED节能灯产品品质低劣,不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环保要求,使用寿命偏低且容易对人体产生危害。由此,不少LE D照明厂家经常遭遇海外市场退货。

  而这种事情在一位L E D行业人士看来却“很正常”。“因为LE D行业的标准缺失,所以也导致整个行业进入门槛很低,不管是什么人都跑去做L E D了,根本不管专业不专业。没有标准,就会群龙无首,五花八门的技术生产要求都有,因此市场上也就出现了各种质量参差不齐的产品。”该人士向记者抱怨说,大量的LED小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意设计,但是却采用模仿和侵犯一些创新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的方式,用“低价低质”去打市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侵害了创新型企业的利益,影响了市场的整体健康发展。

【编辑:姜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