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重污染企业搬迁 污染土壤"去毒疗伤"难(4)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4月28日 09:27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面对江苏省巨大的污染土壤修复市场,一些外国企业也开始走进了江苏。

  今年4月,江苏圣泰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EBH株式会社合作,引进其控股子公司ISS公司的土壤修复技术,其突出优势在于“原位置修复”,这是一种在污染场地原址上进行污染修复、根据污染特点将不同净化药剂和施工工艺进行组合的技术。

  而美国地下水药剂开发有限公司的土壤修复技术——Geo-Seal 阻隔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棕地或者其他任何类型的环境受损场地,诸如石油、化工、农药、钢铁等废弃工厂遗址或垃圾填埋场等。

  对于这些外来技术能否适应中国的“水土”仍需观察。林玉锁说,南京环科所建立了一个化工类污染场地修复实验平台,土壤修复技术好不好用,可以先拿到这个平台上来进行试验。

  杜绝“二次污染”

  还需加强监管

  耗时长、耗资大、处置过程更为复杂,这是土壤污染修复的特殊之处。

  林玉锁说,由于土壤修复的复杂性,特别要保证修复工程的安全,避免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新的风险,这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环保部门关心的是技术应用后的整体效果,就像一种新药被使用后,要看病人的反应,不能产生副作用。”林玉锁如此评价。

  为保证不产生副作用,南京瑞敏泰清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在对溧阳市光华化工有限公司进行土壤修复时,专门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澳实分析检测(上海)有限公司对修复后区域的土壤和水泥窑焚烧后排放的尾气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修复后场地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达到修复要求;水泥厂焚烧后的排放废气也达到相关标准,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针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南京瑞敏泰清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进行人工铲削和建筑物拆除前,对房屋墙体进行喷洒水处理,清理人员佩戴防护用具施工作业;同时,在待拆除生产设备的下方铺设高密度聚乙烯膜,防止在拆除过程中残留危废掉落土壤表面。

  而在土壤开挖前,在目标修复区域铺设钢板,保护了地面,防止挖掘、运输等车辆遭到污染,并对所有车辆在离场前进行清理;运输车辆还加盖防尘防雨布,严防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对于挖掘后污染土壤产生的臭味,则通过喷洒除臭剂进行处理,并用雨布及时遮盖临时堆场,减少异味向周围空气转移。在挖掘前,对地下水进行降水处理,防止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在危废处理环节中,公司要在清理前对废渣喷洒适量水减少粉尘产生量;为确保危险废弃物不发生泄漏,现场工作人员要在装车前、后进行两次检查。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