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排放权交易, 一个应当重视的新视野

2012年06月19日 08:5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如何修订,是近日来广州街坊和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热议的一个话题。为此,广州市法制办、城管委专门邀请了专家学者和市民、相关企业代表,职能部门和基层的一线工作人员代表,举办了数场意见征求会,广泛收集各方修改意见。

  在我看来,这个国内首部城市垃圾分类管理规章的修订,应当留出较宽的前瞻接口,或者说是应当具有与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先进性——将建立垃圾排放权交易体系纳入修订视野。

  我们知道,环境保护“谁污染、谁付费”是一项最基本的原则。任何排放都需付费,将是不久的将来我们每个人必须习惯的一种普适性生活常态。在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上,无论采取何种方式的末端处理,源头的减量化,都是最根本性的措施。其中,建立垃圾排放权交易体系,将是一个基本性方式。在垃圾排放权交易体系中,交易的标的物是以货币作为兑价,换回的一种超量排放垃圾的权利。它存在的前提,是根据事先测定的本地的环境容量,确定并许可每个交易主体持有一个允许排放的总量(即可排放指标),超量则不得排放,除非你花钱去购买别人的指标——排少了、指标用不完则可出售;排多了,就必须先行向别人购买额外的排放指标后方排放。如此,在垃圾投放者或称生产者(也即交易主体)之间,建立一个垃圾排放权的交易市场,就是投放者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垃圾排放量,以达到控制垃圾总量的目的。

  可见,排放权交易,这种兼有惩罚和激励效用的经济机制的实施,在取得减少垃圾排放总量实效的同时,更大的意义是有助于垃圾投放者,树立排放的责任意识和成本观念,这是目前广州破解垃圾处理僵局所最缺失的。也是实现变被动的“垃圾处理”为主动的“垃圾管理”基本理念,最应优先构建的。

于 静(广州)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