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基层输油站员工:大西北能源动脉上的“守护神”(2)

2012年07月02日 09:0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这个背韩志军的人便是维抢修队队长张新宝。在这次土坑救人过程中,他的腰严重摔伤,医生在他的身体里钉了8根钢钉。至今2年多过去了,张新宝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去医院将钢钉取出来。因为一次次管道抢险行动,长庆惠安堡维抢修队赢得了“戈壁铁军”的美名,而张新宝也获得“铁队长”的称誉。

  “铁军”毕竟不是铁打的,他们有七情六欲,他们知苦辣酸甜。维抢修队队员在谈起工作和生活的话题时,这些困难压顶不弯腰的男子汉们一个个泪湿眼圈。驻守在偏远戈壁,不仅风沙大、工资低,关键是小伙子们找对象难。1986年参加工作的黄晓阳,至今工资只有3000多元;27岁的白天晓虽然终于找到了对象,可因为很少见面,远在银川的女朋友打电话过来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现在长什么样子?

  山沟沟里的“长相守”

  “马惠线上一盏灯,山城泵站耀高空。油龙奔腾黄土原,荒漠戈壁舞东风。冬寒酷暑风霜雪,孤独常伴寂寞年;三十春秋长相守,长庆儿女管道情。”这是管道长庆分公司山城输油站员工张大军最近创作的一首诗歌———《长相守》。

  山城输油站下设两处站址,分别坐落在甘肃省环县的山城镇和洪德镇。环县是全国最干旱、贫瘠的县之一,而地处陇东山沟里的山城和洪德又是环县最干旱、贫瘠的乡镇。当地百姓靠天吃水,家家建有水窖。山城站的员工们也因地制宜,在山城、洪德站内修建了6口水窖收集雨水,用于生活和绿化。

  “就在这样艰苦的偏远小站,管道员工张大军持续工作了将近30年。”山城输油站党支部书记房斌奇告诉记者,张大军1976年参加工作,先在长庆油田从事后勤服务,1984年调到长庆输油气分公司山城输油站。他妻子在银川工作,女儿在美国已上班,儿子则在陕京管道上班,可他一个人却始终坚守在这个山城小站。

  据房斌奇介绍,在山城小站,张大军从事过多个工种———从后勤服务到管道施工、巡护,再到锅炉供热;经历过多个岗位———从副站长到料库管理员、再到锅炉工;还曾多项荣誉———双文明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等。可无论干什么、获得过什么,他都坚守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尽心尽力。

  此次“走基层”采访团,先后走进惠安堡站、山城站、曲子站、沙坡头站、红湾站、石空站等多个基层场站,记者发现,在管道长庆公司像张大军这样的基层员工有许多许多,他们的感人故事听不尽、写不完。

  石空站是惠宁线的末站,也是石兰线首站。59岁的王荣华从1989年来到这小座输油站担任变电班班长,至今已有23年,而且他已经好几年都没有回过远在银川的家了。当领导和同事们劝他休假回家看看时,他总是说“再等等吧,都快要退休了,退休后回家呆个够。”

  地处甘肃环县马岭山沟里的曲子站,是马惠银输油管线的首站。计量员孙玲在这里已工作了两年多时间,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都在生活在360公里之外的宁夏银川市。每当孩子打来电话过来说“妈妈,我想你!”的时候,她都会泪流满面……

  张大军、王荣华、张新宝、肖佳泽、杨丹、孙玲等等,这里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他们凭借自己平凡而感人的故事,影响着后来者。刘阳、刘宁、都锴,都是2011年大学毕业生,来到管道长庆分公司后,被分别分配到了惠安堡、山城和曲子输油站。面对记者采访,他们毫不讳言在这些偏远小站工作的艰苦,但他们却不约而同地表示:在这个荒凉偏僻的地方,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家的温暖和对这份工作一种难以描述的爱恋。

  这份爱恋,被惠安堡站党支部书记郭超和曲子站党支部书记孙振分析总结为“管道情结”。在石空站,有“才女”之称的马丽创作了一首表现这种“情结”诗歌,诗的名字叫《一棵树》:“我是一棵树/我从未艳羡花朵的娇艳芬芳/也不贪慕鸟儿的自由轻盈/我只想将枝干无尽的伸展去爱抚蓝天/将根茎全力的扎下去拥抱大地/我爱我是一棵树……”

  ■记者手记

  当奉献成为“习惯”

  □李新民

  走进中石油管道公司长庆分公司基层站场,采访这些工作在一线的石油管道员工,一直有一个问题萦绕在记者脑际: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们的坚守?

  他们工作艰辛甚至艰险———无论是炎炎盛夏,还是风雪严冬,他们都要在偏僻的小站坚守,在戈壁荒滩上巡查,有时还要和打孔盗油的犯罪分子作 战 ;他 们 收 入 不 高 甚 至 堪 称 微薄———人均工资只有2000多元,刚刚入职者才1000多元,最高的也就3000多元。

  惠安堡站党支部书记郭超和曲子站党支部书记孙振是两位有心人,他们曾就此问题走访过员工,得到的答案是两个字“习惯”。细分析,郭超和孙振认为“习惯”的背后,是因为他们大多是“管二代”。

  听多了“官二代”、“富二代”的社会流行语“管二代”的称谓让人陌生。原来,中石油管道公司的员工将自己称为管道人,管道人的子女则称为“管二代”。在长庆分公司基层站场工作的多数员工就是这样的“管二代”,他们的血液流动着上一代人教育并传承下来的情愫,这就是“管道情结”。

  张大军、王荣华,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荒凉小站,是一种“习惯”;肖佳泽、孙玲,长期承受着夫妻、母子分离之痛,也是一种“习惯”;杨丹,关闭大城市收入丰厚的化妆品商店,走进荒凉的沙漠小站当上一名炊事员,这还是一种“习惯”。

  难怪在中石油管道公司流传着“我为管道献青春,献完青春献子孙”的感叹,难怪管道长庆分公司经理贺剑君在向记者谈起基层站场的员工时会眼圈发红,原来在这里,奉献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编辑:王珊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