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捕鸟成风 人鸟和谐画面难再现

2012年10月30日 09:3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廉江安铺镇村民梁一元保护的候鸟。

  稻田中,挂在网上干枯的小鸟在风中摇摆。曾令华 摄

  候鸟早出晚归,想要见到成群的候鸟并不容易。

  10月23日,尽管摄影记者在江边绿洲的草丛里蹲了一天,但却见不到候鸟。下午4时左右,几只候鸟在江的另一边飞翔,但始终不飞回。到傍晚6时半,候鸟才开始成群飞回,但始终在江面盘旋鸣叫。

  “他们对人类太敏感了!”梁一元感叹说,由于人类长期的捕杀活动,导致候鸟对人类非常警惕,每天归巢前,其中一群候鸟肯定会组队盘旋“侦查”,确定安全后才向鸟群发出“着陆”的信号。此外,候鸟还有多个栖息地,一旦发现有人,候鸟们就会飞到别的地方。

  在梁一元的建议下,记者远离了候鸟们的归巢,果然,成群的候鸟先后降落在龙眼树林。随行的村民不禁感叹,在过去,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候鸟就在周边翱翔,人跟候鸟可以近距离接触。但现在,这个和谐的温馨画面已难以再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保护候鸟的呼声很高,但很多地方依然不改吃鸟恶习,深究其因,背后是一条已经形成产业链的“吃鸟经济”,这条灰色产业链深深地渗透到村民、商贩、酒店等各个角落。在“吃鸟补身”这一观念的误导下,吃鸟陷入恶性循环。

  因此,有专家提出,护鸟实际上也是一种经济,也可以形成一条深入民生的环保产业链。比如,候鸟迁徙地可以牵头成立绿洲公园,为市民提供接近候鸟、观赏候鸟的休闲场地,并以此来发展生态旅游业,让老百姓享受到护鸟的利益,以此来打破吃鸟恶习,拉近人与鸟儿的距离。

  南方日报记者 梁文悦 汤凯锋

  摄影(除署名外)南方日报记者 张由琼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