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两会代表建议:将控制污染纳入政绩考核

2013年03月06日 14:20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两会前,北京遭遇了雾霾、沙尘、大风三重袭击。苏仕日 摄

  尽管北京这几日艳阳高照,雾霾也一扫而空,但PM2.5等问题依然是代表们热议的焦点,不过,代表们在批评之余开始发出更多理性声音,纷纷为雾霾及其他环境治理问题支招。他们认为,环境治理要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状,从执政理念及法制、规章等制度建设上来加以规范。

  领导干部政绩观要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认为,解决灰霾等空气污染问题,很多人提出了很多措施,但关键是认识问题。建议把环境生态健康指标纳入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在污染严重的城市,更要把控制污染作为首要考核指标。

  钟南山说,生态环境关乎子孙后代的幸福和未来。现在大家非常关注环境和健康问题,一个人的健康首先就是吃、喝和呼吸,吃的是没毒的,喝的是干净的,呼吸的是新鲜的空气,否则什么好都没用。

  “当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建议,‘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时,全场响起了最热烈的掌声”,钟南山说,这就是老百姓的现实期盼。

  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更是硬道理。钟南山指出,在当前的大城市里,环境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要衡量发展是GDP第一,还是保护环境第一,如今是时候作出抉择了,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特别是污染严重的城市,要把控制污染作为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一点都不为过。”钟南山认为,这就涉及领导干部政绩观的转变。如果通过几年努力,公众感受到环境的改善,哪怕GDP增长不是特别快,老百姓也认为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好领导。否则,按照现在的情况发展,灰霾天越来越多,污染越来越严重,那么肿瘤癌症患者将可能呈几何数增加。

  建议将环境权写入宪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建设,并保障和改善民生。钟南山建议,要进一步加快油料的质量升级,严格规范汽车排放和燃油标准。国V汽油标准不用等到2017年,要尽快实行。还要加强大气的物理性质、能见度等综合监测网建设,环保、卫生、疾控等部门还要形成大联合,开展前瞻性研究,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钟南山建议,政府在环境执法时,要对环境违法“零容忍”,切实减少污染排放量,降低发展能耗。因为对于政府来说,只有天更蓝,百姓才拥护。

  “没有根本大法的约束,现在的环境治理就像‘九龙治水水不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如松则建议从立法上来规范环境治理,他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权入宪。他建议对宪法作必要修改,增加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权等内容。

  王如松认为,要把生态文明上升为国家意志,有必要在我国根本大法《宪法》中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他认为,这是转变发展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的需要。

  王如松指出,一些发达国家在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后,环境状况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出现了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拐点。目前,我国人均GDP已接近这个水平,但环境状况却未得到根本改善,甚至在恶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民的环境权仅作为一项应有权利而非法定权利,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总经理徐龙提出关于加快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议案。徐龙说,国内许多城市频频发生雾霾天气。他认为现行立法过于依赖行政手段,偏重利用单位法进行规范,缺乏从源头、全过程控制大气污染的理念。其次,没有明确的排污总量控制标准,也没有对排污权交易制度做出具体规定。他建议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完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完善排污权交易灰度等8个主要内容。

  此外,因为发表有关土壤污染治理的犀利言论,全国人大代表、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吴青律师连日来成为媒体记者“围追堵截”的对象。吴青在会上向代表们介绍了有关制定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议案。她认为,要通过立法制定相应的土壤污染防治标准,实现受污染土壤环境风险管控。

  代表辣评

  要衡量发展是GDP第一,还是保护环境第一,是时候作出抉择了,否则,按照现在的情况发展,灰霾天越来越多,污染越来越严重,那么肿瘤癌症患者将可能呈几何数增加。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没有根本大法的约束,现在的环境治理就像“九龙治水水不治。”有必要在我国根本大法《宪法》中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如松

【编辑:张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