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万钢:公共交通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2013年03月06日 15:41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昨天,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两会特别节目“做客中央台”中,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有喜有忧,要在公共交通领域里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去年,25个城市有27800多辆,其中80%是公交汽车。按照规划,到3月底大概将增加到39800多辆。

  喜  百姓环保观念转变

  2000年,万钢放弃了在德国优厚的薪酬,回到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我记得,我们提出发展电动汽车是在2000年,十多年来,新能源汽车正在走入人们的生活,目前的发展有喜有忧。”

  万钢对“喜”解释道,老百姓已经开始认识到新能源汽车对改善环保的重要作用,有些人甚至开始愿意坐电动汽车,觉得是为PM2.5减少做了贡献。同时,一些司机也因为开新能源汽车而感到一种荣誉感,在经济收入上也还不错。电动汽车走向生活,走近老百姓的身边,而且得到大家的拥护和欢迎,“我觉得是最重要的,也是我感到最满足的。”

  忧  协调发展是最大难题

  万钢的脑海中仍旧有许多忧虑,对于乘坐电动汽车,大家的意识是一致的,但是花多大的代价去坐电动汽车,需要我们逐步考虑钱的问题。电力部门怎样配合做好充电桩的工作,电池的一致性、电池的寿命、电池的安全性等问题,还有一些很基础的研究,都需要一步一步去增加。

  万钢认为,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大的难题是协调发展的问题。

  能否给电动汽车的发展更多的政策空间?万钢说,这不仅是财政补助的环节,财政的补助只不过是阶段性的、启动型的,怎么能使大家在新的交通模式当中能够更好的使用到电动汽车?怎么样做好交通管理?充电设施、顾客使用的环境、环保措施、产业发展政策、电力部门的配合等,这是一个协同发展的过程,是政策环境之间的相互平衡。

  盼  空气污染并非无解

  1985年,万钢在德国的一家炼钢厂实习,在那里第一次接触雾霾天,“同事们都说,明天不能开车了,雾霾的影响要来了。在德国发展中,也曾经有过,也受到过很大的教训。在德国规定很严格,一旦发生了霾,所有的私人轿车全部停开,高耗能的不达标厂也一律停产,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万钢说,在PM2.5中有80%是PM1,PM1都是燃烧有机物造成的,无非有三个来源,一个是燃煤电厂燃烧,一个是汽车尾气,一个是餐厨油烟,解决是有解的,并不是无解的。需要政府下决心、企业下决心、每个人下决心。“科技要寻找更简单更有效更便宜的办法。长远来看,解决雾霾问题还是应该转变发展方式,调节产业结构。” 记者 赵喜斌

【编辑:张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