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团代表畅谈发展:跨区域大气治理势在必行

2013年03月07日 10:40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冼润霞

陈 丹

关键词

  调结构

  促发展

  昨日下午,全国“两会”广东开放团组会议举行。短短两小时10位代表发言,分别来自政界、商界、学界、宗教界以及基层一线,代表们谈发展、论民生、讲改革……

  大学生村官冼润霞带来了基层一线老百姓的心声,谈到了水污染治理、医疗保障等民生问题,引起在座代表的极大关注,纷纷仔细记录下来。

  发言结束后冼润霞谦虚地说:“我是一名平凡的大学生村官。”主持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马上鼓励道:“你的发言很精彩!”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长许勤:

  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许勤在发言中指出,过去5年是极不平凡的5年,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区,深圳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之路,以质量促增长、促转型、促发展,以更小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更低的环境代价支撑了更有质量的发展。

  结合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许勤表示,创新驱动发展中要更加注重构建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经济大国未必是强国,强国必须是创新大国,深圳经济特区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主导战略,全面优化创新环境,推动了创新向前沿和高端迈进,增强了创新自信。实践也证明,以创新驱动有质量的增长、可持续的发展十分必要。”

  许勤建议,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不仅要重视科技创新,更要重视包括金融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创新、商务模式创新和区域协同创新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区域。

  然而,发展的同时也不可忽略生态文明。许勤表示,生态文明建设中要更加注重区域联动和多管齐下。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民生之需,也是未来的竞争力和生产力。“近期部分区域持续大面积的雾霾天气更加凸现了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低碳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空气没有行政边界,跨区域、跨省界的大气治理、协调联动势在必行,要尽快建立环境污染协作机制,制订更严格的环保型产业政策,坚决防止产业的梯次转移变为污染的梯次转移。同时要综合利用法规、政策、规划和标准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立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体系,以经济手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作为经济特区的市长,许勤表示,深圳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要更加注重发挥先行先试作用,特别是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深圳必须把改革的勇气和智慧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改革的激情和理性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改革的长远目标和实践路径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局部探索更好地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深圳经济特区有责任、有能力在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继续先行先试。

  [page title= subtitle=]

  全国人大代表、省工商联主席陈丹:

  打造大批民企“单打冠军”

  “民营经济是民生经济,富民经济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广东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壮大民营经济的实力。”在陈丹看来,培育大型骨干民营企业,广东大有可为。

  陈丹表示,广东当前的民营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民营企业家对经济和社会方面担忧影响企业发展信心,主要有担心社会仇富现象加剧,担心财产得不到有效投入,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变化。民营企业发展方式粗放,平均生命周期较短,人才短缺,成本高,税费重,市场准入,融资困难等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偏小,我们后面的追兵越来越近。如果跟江苏比,广东的骨干企业不到江苏的1/4,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广东只有23家,江苏有108家,江苏是广东的5倍,广东的500强民营企业比河北还少。

  陈丹认为,大型骨干民营经济对我省的税收、就业贡献显著,市场竞争力强,可以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做转变发展方式的领跑者,带领小型微型企业在人才、技术、管理、商业模式上同步转型升级,增强广东经济后续发展能力,所以广东培育一批大型骨干民营企业正当其时,迫在眉睫。

  “当前内地很多省份对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制订了很多优惠政策,提供了很到位的服务,如果广东不采取更大的动作,迟早会有企业、人脉流走的危险。”陈丹表示,民营经济要做大做强,需要全社会提供更加肥沃的生存土壤,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广东要保持改革开放之初的创业热情和开拓进取的锐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加大刀阔斧地出台促进政策,营造良好的环境,实现广大民企的二次创业。

  同时,要激发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推动民营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导民营企业更加注重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民营企业不断增强投资意愿。引导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加快落实民营企业培育计划,重点帮扶500家高成长的中小企业,打造一批各行业的“单打冠军”。还要通过完善中小微型企业的环境,创造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共生共存、协调发展的良好关系,呈现出大企业更大、小企业更多更强的局面。(记者 曹斯 李春江 雷雨 黄应来)

【编辑:张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