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节能补贴政策将结束 家电业如何走出政策依赖症

2013年05月31日 16:2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题:节能补贴“末班车”将到站 家电业如何走出“政策依赖症

  投入总额达265亿元的家电节能补贴政策将于5月底正式到期。专家表示,国内家电企业需理性面对政策结束,并逐步摆脱之前的“政策依赖症”,家电业未来出路仍在于结构转型和升级。

  补贴政策撬动逾千亿元家电消费

  家电节能补贴政策是继“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后,国家于2012年6月1日启动的一项家电补贴政策。国务院安排财政补贴265亿元启动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5大类产品,补贴期限为一年。

  政策实施一年来,有效带动了相关产品的市场销售。市场机构中怡康的数据显示,家电节能补贴政策共带动3270多万台高效节能家电的销售,拉动消费需求1154亿多元。

  受益于节能补贴政策的带动效应,家电行业自2012年第四季度以来也逐渐告别前两年的低谷,出现回暖迹象。中金报告认为,在节能补贴政策效果最显著的2012年四季度和2013年一季度,家电板块又大幅跑赢市场指数。

  而受“末班车”效应影响,近期一些城市家电卖场异常火爆,节能家电销量剧增。家电连锁企业苏宁云商称,进入5月,空调平均单日销量约3万台,同比增幅达50%。除季节因素外,主要是因为不少消费者算了笔账:空调补贴每台一般为180-400元,6月以后如果没有新的替代性政策出台,购买空调差不多要多支出10%。

  推广节能家电不能靠“运动战”

  随着家电节能补贴政策截止期限的临近,节能惠民政策的去留问题成为业界讨论重点。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近日在商务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节能补贴政策到期的问题,商务部一直在跟财政部、工业部门以及相关部门研究,目前还没有新的方案。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王雷近日曾向媒体表示,家电节能补贴政策或不再延续。近期中国家电协会已上书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信部三部委,建议节能惠民政策有序退出。

  “当初出台优惠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刺激节能家电消费,现在来看目的基本上已经达到,市场的事情应该还给市场来解决,如果再推出新的补贴政策反而容易透支未来的市场需求。”上海交家电商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韩建华称。

  在专家看来,虽然节能补贴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家电产品的销量,但销量的提升并不等于行业的持续发展。节能补贴的实施,在促进节能创新研发的同时,也淡化了企业在其他技术层面的追求。从长远看,家电企业应该理性面对政策结束,逐渐摆脱政策依赖。

  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周海晨认为,商务部的发言使得市场短期内对后续政策的预期暂时落空。参考“以旧换新”“家电下乡”以及“空调节能惠民工程”的退出效应,预计5月份家电产品的销售情况存在末班车效应,6-8月政策退出之后或存在一定的需求调整。

  转型升级仍为家电业主题

  “因为节能补贴政策到期,新飞电器需要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生产线及产品结构。”国内老牌家电企业新飞电器日前被报道出现部分停工和裁员现象,为此公司发表声明解释称,停产是因为节能补贴政策退出后需要消化库存。

  “新飞公司将积极应对形势变化,调整战略,科学部署各项工作。”新飞电器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飞电器董事长高嘉琳此前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近几年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家电市场空前活跃。但随着补贴政策退出,家电业产能过剩、市场饱和、供大于求等矛盾摆在了家电企业面前,家电厂商走出低谷不能长期依赖政策补贴,而要通过品牌张力,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危机四伏的市场竞争中闯出一条生路。

  在业界看来,中国家电业原有的爆发式增长期已经过去,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电的普及率都已大幅提升,产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目前家电业总体处在多层次的需求拉动和优化升级阶段,更新换代和消费升级将成为产业新的主要增长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步正发近期表示,形势倒逼家电行业必须从数量效益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新华社记者高少华 魏宗凯)

【编辑:张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